(新春走基層)臺灣教授二十載“登陸故事”:用藝術助力鄉村共富
中新網寧波2月1日電(記者 林波) “這是我來大陸的第20個年頭,新的一年希望能繼續用藝術助力鄉村共富。”作為大陸鄉村振興的參與者,來自臺灣的南開大學文學院藝術設計係副教授吳立行于近日剛結束在浙江鄉村的駐村工作,正式開啟春節假期模式。
吳立行出生于臺灣,受父母影響,從小便對大陸充滿了向往。2004年,他從臺灣來到大陸,在中央美術學院研讀博士。畢業後,他選擇留在大陸,成為一名藝術領域的教育者。
在大陸定居以來,吳立行走遍了祖國各地,接觸到了不同的文化、風景和人物,而這天南地北的風土人情不僅讓他的靈魂得到了滋養,也讓他萌生了用所學知識助力鄉村共同富裕的想法。
“讓藝術與鄉村生活相互融合,煥發鄉村內生動力,促進經濟發展,為鄉村振興注入新的活力與希望。”吳立行如是說,也如是做。
2020年10月,吳立行在浙江省寧波市寧海縣駱家坑村用藝術賦能,讓鄉村“共美”,從而實現“共富”。
彼時,在吳立行的指導下,該村的閒置物件,輔以石子、枯枝、花瓣等材料,進行了庭院改造、牆面美化,廢棄院落則被打造為集書畫創作、石頭彩繪、枯枝造景等具有濃厚文化內涵和鄉愁氣息的“駱在花海”體驗館。
從經濟薄弱的“養豬村”到旅遊網紅村,駱家坑村變的不僅僅是顏值。
吳立行說:“這次實踐展示了藝術和設計如何改善鄉村環境,激發村民的創新精神和文化自信,對于鄉村振興和經濟發展而言非常重要。”
此後,吳立行更是帶領學生深入浙江、四川、北京、雲南、貴州等地的鄉村,用藝術助力鄉村共富。
2022年10月,在寧波舉行的第五屆海峽兩岸鄉村振興論壇上,吳立行作為“分享者”,向與會嘉賓講述了自己的“登陸”創新故事,沒想到吸引了諸多人的目光,更是收到了多地邀請,希望他用藝術助力鄉村發展。
“2023年是忙碌的一年,我和團隊主要在北京、寧海、青田、縉雲等地的鄉村進行駐村工作。”吳立行笑著表示,在第五屆海峽兩岸鄉村振興論壇上的“亮相”,為他的鄉建理念推廣搭建了更廣闊的平臺,也因此受邀開啟了在麗水的駐村設計工作。
以麗水市青田縣洪府前村為例,該村不僅擁有豐富多元的龍舟文化,還有多位制作龍舟的手藝人。
“每一位平凡的村民都是龍舟文化的參與者和發揚者。”基于該村的特色,吳立行和團隊把村民們對龍舟文化的赤誠之心注入設計中,將“龍”元素IP化、網紅化,用視覺效益擴張文化吸引力,讓鄉村自然本色成為藝術駐扎的最好載體。
“我們做的主要是鄉村公共空間的策劃設計和村民庭院故事、庭院經濟打造,根據鄉村的歷史底蘊和產業特色,設計鄉村IP,構建屬于自己的特色。”吳立行如是說。
在他看來,藝術振興鄉村,需要持之以恆。2023年,吳立行也帶著團隊再次回到寧海,了解曾經設計過的鄉村的發展情況。
“回到寧海特別感動,村民們一直拉著我的手,希望我再去村里走走看看,做一些新的設計。”看著蝶變後的鄉村,吳立行坦言充滿了成就感和幸福感。
在大陸的二十載時間里,吳立行深刻感受到大陸孕育了他的“無限可能”,讓他在這里開啟了人生里程的新版圖,他也期許能和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培育村民的行動力、創造力、審美力、自信力、服務力、創業力,從而達到興村、致富的目標。(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