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後人憶惲代英:“讀他的日記就像見到他本人!”
中新網廣州1月25日電 題:黃埔後人憶惲代英:“讀他的日記就像見到他本人!”
中新網記者 郭軍
“浪跡江湖憶舊遊,故人生死各韆鞦。已擯憂患尋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中國共産黨早期著名理論家和傑出領袖,中國早期青年運動領導人之一惲代英就義前,留下的《獄中詩》感人肺腑。記者近日走進廣東順德的一間畫廊,大廳內一尊表現惲代英吟誦《獄中詩》的鑄銅圓雕作品,仿佛將人再次帶入那個風雨如晦的年代。
這件圓雕作品的作者中國著名油畫藝術家惲圻蒼,是惲代英的堂弟。 “本來是上海龍華烈士陵園做衣冠冢的時候,希望我畫一幅畫,表現惲代英吟誦他的《獄中詩》的情景。因創作需要,我又做了一個圓雕,上面刻有周恩來題寫的《獄中詩》全文,大家都很滿意。2005年清明節,在親人們的支援下,在南京雨花臺舉行了隆重的捐贈儀式。惲代英紀念館成立時也翻制了一件立於該館。”
今年已93歲高齡的惲圻蒼,依然精神矍鑠,才思敏捷。念及堂兄惲代英,老人言語中透著濃濃的思念,也道出了惲代英對他人生道路的深遠影響和無限激勵: “他是我的時代偶像,精神上的引路人。于國家、民族而言,他是我們敬仰的英雄。”
惲代英是黃埔軍校第四期政治教官,曾參與領導南昌起義和廣州起義。1931年4月29日被殺害於南京,年僅36歲。
“代英犧牲後,我1932年才出世,由於我是父親最小的兒子,所以與代英年齡差距較大。”惲圻蒼説,雖然素未謀面,但惲代英對他的人生成長卻有著重要影響。
“在白色恐怖的年代,雖然家裏比較回避公開提及和議論代英,但我在小學四五年級的時候就知道代英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惲圻蒼回憶道:“新中國成立後,我見到了代英的胞弟和夫人,並從他們那裏直接受到有關惲代英的教育。”
“讀他的日記就像見到他本人!”
惲代英的母親陳葆雲知書達理,從少年時代就引導惲代英以日記自省,養成嚴於律己的習慣。惲代英學習刻苦,善於思考,並早早樹立了愛國、救國的志向。“我們家祖傳有矜尚名節、重學識、輕功利的家風,惲代英的思想作風對我們大家庭有良好的影響。”惲圻蒼稱。
惲代英14歲開始寫日記,積累了很多冊。“讀他的日記就像見到他本人。”惲圻蒼説,20世紀60年代,讀惲代英的日記成了他的精神動力,“日記幾乎是代英每天的起居活動、所思所想、所作所為,其中許多對各種事物的見地,非常坦誠,都是他學養、品格、胸懷的寫照。”
比如一篇《互勵文》寫道:“今日我們的國家,是在極危險的時候,我們是世界上最羞辱的國民,我們定一個決心,當盡我們所能盡的力量,做我們所應該做的事情,……,我們不是沒有能力,國家的事情不是沒有希望。”
惲圻蒼説:“他的這些話深深地刻印在我的心裏。”
日記中有能及時學習照做的,比如“代英之習慣,美好計劃以後半年一年之事,足下有暇亦可如此預計,則再求校對,一切進行皆胸有成竹矣”。
“這一點我馬上就學起來,把近期必做的事一一列出,做成一件劃掉一件,確實有每日充實胸有成竹的效果。早已成為我生活的習慣。”惲圻蒼説。
在日記中,惲代英寫道:“凡事以方法錯了而失敗者,改方法再做,如此事已完全失敗,改一事再做,總不要坐著失望,坐著嗟嘆,自己短了自信力及興趣。”惲圻蒼稱:“這些話,成了我的座右銘,是我面對困難和挫折時獲得力量的源泉。”
在油畫研究班期間,讀著惲代英的日記,惲圻蒼也開始寫日記了:“雖遠沒有代英嚴謹高深豐富的見地,但每年可大體總結做成的事、未如願的事,該如何繼續努力,克服了許多盲目性。還可記些特別的心得和問題、某些文章摘要,或導師講課筆記等,我至今堅持,對我的幫助很大。”
以作品致敬英雄、寄託思念
惲代英的人生觀和思想作風,對事業高瞻遠矚的境界,對惲圻蒼帶來了潛移默化的影響。
在其感召下,惲圻蒼在學生時代就參加了新民主主義青年聯盟。新中國成立後,他積極進取,創作了許多有影響力的正能量作品。20世紀90年代,他去歐洲進修藝術期間,對現實引發許多反思,創作出油畫《近代中國放眼世界第一人一一林則徐》。在柏林,通過被推倒柏林墻的啟示,創作了以裝置呈現的《崛起的二十世紀》當代歷史畫系列。
“尤其在我的創作中,少不了幾幅為學習惲代英而萌發表現他的作品。”惲圻蒼説道:“我有責任也較有條件創作烈士英雄事跡和具有崇高精神境界的作品來紀念他,這是對家族表達的心願,更是我自己對代英的詮釋和感情。”
據介紹,在華中師範學院舉辦惲代英誕辰90週年學術研討會時,惲圻蒼完成了油畫《青年時代的惲代英》,捐贈給該校。在為南京雨花臺創作《惲代英在“五卅”》肖像歷史畫期間,他遍訪全國各地,收集到大量五卅運動的圖片資料,他將這些資料通過絲網印製的方式作為畫作的背景,不僅具有特定的藝術價值,還具有難得的歷史價值。
在創作人物肖像時,惲圻蒼總要收集很多資料,詳細研究人物的背景、經歷,仔細揣摩人物心理,因此創作的作品都栩栩如生。他曾為黃埔軍校名人館創作肖像畫,刻畫人物非常傳神,備受好評。
在黃埔軍校紀念館接待室裏,懸挂有一幅惲圻蒼學生創作的《惲代英在黃埔軍校》油畫,英氣凜然的惲代英雙手抱臂于胸前,神情和藹地與學員們交談。惲圻蒼透露,自己還計劃創作一幅更能體現堂兄氣質的肖像畫贈送紀念館。
黃埔精神激勵後人
惲代英在1926年至1927年間擔任黃埔軍校政治主任教官,黃埔軍校武漢分校校務委員會常務委員,為黃埔軍校的政治教育作出重要貢獻。對於那段歷史,惲圻蒼後來通過閱讀傳記和相關研究資料後,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認識。
2023年3月,惲家一眾親友從全國匯集到廣州,共赴黃埔軍校參觀,緬懷惲代英百年前在這裡留下的光輝足跡。
佈置一新的黃埔軍校史展覽,向人們展示了那段波瀾壯闊的歲月。中國共産黨人周恩來擔任軍校政治部主任,創造性地制定了一套軍校政治工作的理論和制度。在軍校一年多的時間內,在周恩來軍事政治思想的基礎上,惲代英不斷開拓軍事政治工作的新思路,先後寫出《政治學概論》《國民革命》《政治學講演大綱》《黨紀與軍紀》《軍隊中政治工作的方法》《紀律》等教材、文章,併發表一系列重要講話,就革命軍隊建設問題作了全面論述,為中共領導下的人民軍隊政治思想工作奠定了理論基礎。
去黃埔軍校,使自己從一個革命文人變成一個革命軍人,這對惲代英來説是一個全新的課題。惲圻蒼介紹説,惲代英善於用活躍的教學方法吸引血氣方剛的青年學員,他演講有非常大的吸引力,其邏輯嚴密,條理分明,知識豐富,風趣幽默,常常課室容不下踴躍來聽講的學員,而要將講堂搬去大操場進行。他還在學校設立“政治問答箱”,作為師生平等交流思想的渠道,深受學員喜愛。
進入耄耋之年,惲圻蒼依舊筆耕不輟,他很享受待在書齋裏讀書、寫字、作畫的日常。黃埔軍校今年將迎來建校100週年紀念,作為黃埔後人,惲圻蒼祈願祖國的國防建設越來越強大,也希望海峽兩岸同胞共同發揚愛國、革命的黃埔精神,齊心協力,共同反對“臺獨”,爭取祖國早日實現完全統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