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跨越海峽的香緣》開播:穿越千年海峽波濤,探秘東山關帝文化
中國日報1月15日電 由芒果TV與福建東山文旅集團出品的紀錄片《跨越海峽的香緣》與1月15日10:00在芒果TV上線。祖籍山東的中國臺灣演員張晨光、大陸主持人李莎旻子作為東山關帝文化的探尋者,來到了位於福建省東山縣岵嶁山的關帝廟。東山關帝廟始建於明朝洪武二十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1996年這裡被國務院列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被列入中國"關聖文化史跡",聯合申報世界遺産項目,2020年被中國僑聯批准為"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2023年被國臺辦批准設立為"海峽兩岸交流基地"。
跟隨文化學者劉小龍,探尋者們從東山關帝廟的太子亭進入,欣賞這座始建於明朝的關帝廟廟門。這座由六根圓石柱頂托的鬥拱建築,由各種獨具閩南地方藝術特色的彩瓷剪貼雕為裝飾,造型生動,自建成後一直深受著閩南、粵東及海峽兩岸的民眾讚賞,素有"關帝廟一屋頂,賽過銅山十八景"之説。
進入關帝廟廟門,一行人逐個欣賞了殿內造型各異的青石雕石柱,清光緒年間重修武廟碑文,正殿關公像等建築或歷史遺跡。
眾所週知,關羽是山西人,關帝文化是中原文化的代表之一,它如何傳入福建、傳入東山,是張晨光、李莎旻子一直懷揣的疑問。在學者劉小龍的帶領下,探尋者們參觀了立於明正德年十一年(1446年)的"鼎建銅城關王廟記"碑,了解到東山的歷史可追溯至距今1300多年的唐朝,由陳政、陳元光父子因軍事原因將關帝文化隨軍帶到了這裡。
到明朝時,明朝開國將領江夏侯周德興終於在東山這個自古以來的軍事要地駐石為城,並建立了關帝廟。後世,關帝文化從這裡進一步流居臺灣、澎湖。
自明朝建立以後,東山有黃道周、陳瑸與陳士奇等為代表的歷代進士輩出,這與關帝精神對東山代代百姓的影響分不開。
探尋者們又拜訪到東山的另一位文化學者、畫家劉子銘,了解到東山人民建房、嫁娶等事宜時都要挂關公畫像,不同形象的關公在當地也有著不同的文化意義。通過清朝立的"公立關永茂碑記"碑,探尋者們了解到,關帝文化與東山百姓有著一段極為特殊的情緣,因歷史戰亂原因,假托關羽的"關"姓入籍,東山百姓成為了關羽的"子孫",得以在此安居樂業、開枝散葉,家家戶戶供奉關羽的習俗也由此而生。
對臺灣演員張晨光而言,來到東山就像回到家鄉,在這裡人們共講閩南話,共奉關帝像,共同信奉"忠勇仁義禮智信",這份親密無間的情義穿越海峽的波濤,將大陸與臺灣緊密相連。
紀錄片《跨越海峽的香緣》芒果TV已上線,1月15日起連續3天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