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媒看大陸:雲南麗江古城融合多民族特色
中新網北京1月4日電 雲南麗江古城是中國以整座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産獲得成功的兩座古城之一,如今燈火繁華,遊人絡繹不絕。臺灣《經濟日報》近日發表了有關報道。
麗江古城。圖片來源:臺灣《經濟日報》
報道稱,始建於宋末元初的麗江古城,歷史上是滇西北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是漢唐時代通往印度、尼泊爾等地的南方絲綢之路和茶馬古道上的重鎮。
麗江古城兼有水鄉之容、山城之貌。圖片來源:臺灣《經濟日報》
古城兼有水鄉之容、山城之貌,建築物錯落有致,呈現特有的水巷空間佈局,房屋融漢、白、彝、藏等民族之精華,亦展現納西族獨特風采。
麗江古城兼有水鄉之容、山城之貌。圖片來源:臺灣《經濟日報》
麗江古城未受中原建城禮制影響,無規矩的道路網,無森嚴的城墻,以三山為屏、一川相連,街道依山傍水修建,以紅色角礫岩鋪就,有曲、幽、窄、達之風格。主要景點有四方街、木府、五鳳樓、麗江古城大水車、白沙民居建築群、束河民居建築群等。
鳥瞰麗江古城。圖片來源:臺灣《經濟日報》
四方街是古城“心臟”,四通八達,歷代商賈雲集,眾多民族文化在此交匯生息。這個方形街市的四週均是整齊的店舖,過節時,古城居民常在此開展慶祝活動,以民族歌舞表演歡迎旅客。
木府原為古代世襲土司木氏的衙署,1998年重建後改為古城博物院。其內懸掛曆代皇帝欽賜的匾額11塊,反映木氏家族盛衰歷史。電視劇《木府風雲》就是在此拍攝的。
在古城內的玉河水系上,建有354座橋梁。橋梁的形制多種多樣,較著名的有鎖翠橋、大石橋、萬千橋、南門橋、馬鞍橋、仁壽橋,均建於明清時期。大石橋位於四方街以東,係雙孔石拱橋,橋面用傳統的五花石鋪砌,由於橋下河水倒映著玉龍雪山,故又名映雪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