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媒看大陸:河南南陽胡辣湯香辣可口、歷史悠久
中新網北京12月12日電 近日,臺灣《聯合報》發表了介紹河南省南陽市的報道,講述了鄧州美食胡辣湯的悠久歷史。
胡辣湯。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報道稱,胡辣湯是南陽鄧州的著名傳統美食,麻辣鮮香、回味無窮。若鄧州人問“喝湯了嗎?”,意思即為“吃飯了嗎?”每天的生活從喝胡辣湯開始,已成為鄧州當地的生活習慣。
用羊骨高湯、鮮羊肉湯做湯底,加入羊肉,以及黃芪、蔥、姜、胡椒粉、八角、花椒等30多種調料,精心熬製,再佐以手工面筋、黑木耳、黃花菜等配菜,最後滴上小磨香油,一碗熱騰騰的胡辣湯便出鍋了,可謂人間美味。
胡辣湯的由來,據説與東漢“醫聖”張仲景有關。張仲景的堂弟張生得胃病後食欲不振、精神萎靡。張仲景告訴他,早餐可食些健食湯,或添點羊肉、黃芪、蔥、姜、胡椒粉,佐以香油,久食可治也。張生照此方吃了3個月,果然不再胃痛,就把這燒湯的手藝教給了兒子張祥。
相傳,張祥此後因生活所迫流落到曹操軍中。曹操大軍圍攻穰縣(今鄧州市)時,為節約糧食,只許軍士一日兩餐。一晚,看到饑腸轆轆的士兵們,張祥急中生智,心想喝湯不算一餐,便燒了上述健食湯,湯中加的是士兵們獵到的野兔肉,沒有黃芪就改為芝麻葉。曹操聽聞士兵們喝了一種湯後精神百倍,便來夜訪詢問。張祥説是“胡拉湯”,指隨便燒的湯,表示沒有浪費軍糧,後傳為“胡辣湯”,廣受當地百姓喜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