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首屆港澳發展與創新學術論壇呼籲培養具家國情懷和民族認同的“一國兩制”港澳人才

2023-12-05 14:20: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2023年12月5日,首屆港澳發展與創新學術論壇在北京語言大學逸夫教學樓舉辦。(台灣網 李柏濤 攝)
  台灣網北京12月5日訊(記者 李柏濤)由北京語言大學“港澳研究中心”承辦、以“教育科技人才”為主題的首屆港澳發展與創新學術論壇今日(5日)在京舉辦,共有來自內地及香港特區、澳門特區多家相關單位百餘名嘉賓出席開幕式。
  北京語言大學校長段鵬表示,本次論壇既關注了內地與港澳教育發展、港澳研究學科創新,又涉及入境澳人才培養與國家認同、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等重要議題,是在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背景下,對“教育、科技、人才”的全面解讀。
  教育部港澳臺事務辦公室副主任舒剛波介紹,教育部歷來高度重視內地與港澳交流合作的工作。目前,在內地(大陸)就讀的港澳臺學生有4.2萬人,其中港澳學生將近3萬人,有400多所內地(大陸)的高校面向港澳臺地區招生。
  培養愛國愛港愛澳的“一國兩制”人才
  “港澳作為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橋梁通道,需要既了解世情、國情、區情,又能服務國家和港澳發展需要的專門人才。”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奚俊堅認為,港澳應致力於培養與“一國兩制”相適應的人才,他們應是真正的愛國愛港愛澳者,有濃厚的家國情懷,對國家和民族歷史有充分了解和認同,對國家發展大勢和發展戰略有深刻認識,有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主人翁意識。
  開幕式後,香港大學榮休教授程介明,香港科技大學(廣州)黨委書記屈哨兵,澳門城市大學校董會副主席、中心顧問孔繁清分別做主旨演講。
  本次論壇還設有“內地與港澳高等教育協調發展”、“港澳人才培養與國家認同、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粵港澳大灣區語言和社會文化研究”、“港澳研究的學科創新與話語體系建設”等分論壇。
  港澳高等教育擁有諸多優勢及挑戰
  在分論壇上,南開大學法學院副教授、臺港澳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李曉兵表示,“一國兩制”為港澳特區高等教育發展提供了開放性的社會環境和制度支撐。相較于內地,港澳特區高等教育擁有如開放性、國際化及先進性等諸多優勢。但挑戰性在於,中西文化在港澳形成深度的衝突、碰撞、交流和互動,如何能夠融會貫通,主動承擔其“超級聯繫人”角色,特別是在制度創新和技術創新方面進行探索並實現突破。
  據了解,北京語言大學目前已與港澳臺地區14所高校,20多家教育機構、社會團體建立友好關係。目前在該校的港澳臺學歷生近百人,覆蓋26個專業。自上世紀90年代,該校就積極推進港澳地區普通話語言能力提升計劃,目前已為港澳地區培養上萬名擅長普通話、熟悉中華傳統文化的港澳同胞。
  2021年3月,教育部確立北京語言大學“港澳研究中心”為高校國別和區域研究備案中心,是第一批以港澳研究為主題的教育部國別和區域研究中心。
[責任編輯:常凱特]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