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15條”將惠臺誠意落到實處
為推動《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支援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意見》(簡稱《意見》)落實落細,福建擬將舉辦一系列新聞發佈會。11月27日,福建省臺辦副主任陳志勇在該系列首場新聞發佈會上表示,近期,福建有關部門著眼廣大臺胞需求,立足增進臺胞福祉,研究制定了一批政策措施,共有四個方面15條(簡稱“福建15條”)。相關專家表示,福建官方新出臺的15條措施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將滿滿誠意落到了實處,將滿滿幹貨交到了臺胞手上。
“全程網辦”營業執照直郵到家
一個多月前,福建平潭綜合實驗區臺資企業“全程網辦”系統收到了第一份通過線上提交的臺資企業註冊登記申請。臺胞俞女士去年“跨海”到大陸距離臺灣本島最近的平潭創業,今年準備再開辦一家文創企業。線上提交申請後,她通過手機電子簽名、身份核驗,當天16時就收到了註冊成功的資訊,第二天就收到了快遞到府的營業執照。
“不用到現場,異地臺籍股東也可以順利辦理企業註冊,包括新的營業執照也可以直接郵寄到我們手中。”她感嘆道,“全程網辦真是太方便了!”
在公安部和福建省直有關部門支援下,平潭成為全國首批獲得臺灣居民居住證身份核驗介面的地區,臺資企業註冊“全程網辦”問題迎刃而解。“臺資企業像內資企業一樣,全程通過自主申報、實名認證、電子簽名,即可領取營業執照。”平潭綜合實驗區行政審批局相關負責人説,已有許多臺胞諮詢這項業務。
作為大陸唯一的對臺綜合實驗區,平潭致力擴大臺灣居民居住證身份核驗應用範圍,努力實現臺灣居民居住證與大陸居民身份證社會面應用同等便利。
這也是福建官方發佈的加快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首批15條政策措施之一。除此之外,在便利臺胞往來和生活方面也有4條措施,深化閩臺經貿合作、推進涉臺法治建設方面各有3條措施。州市總工會主辦的“聲動兩岸 樂在福州”第三期榕臺職工品質生活系列活動在福建省福州市舉行,100多名榕臺職工相聚福州工人文化宮,共同唱響兩岸情。圖為兩岸職工參與“方言大挑戰”的遊戲,互猜福州話、閩南話的經典方言。 中新社記者 呂明 攝
“雙師型”支援臺灣教師更好地發揮專長
“將滿滿誠意落到實處,將滿滿幹貨交到臺胞手上。”陽光學院校長顧問、兩岸融合發展研究院院長馬彥彬對15條政策措施如是評價道。作為在閩臺灣教師,他對於“將在閩臺灣教師納入福建省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認定”尤為關注。
據福建省教育廳副廳長吳偉平介紹,福建省高度重視教師隊伍建設,積極引進臺灣優質教師來閩任教,2015年起啟動實施引進臺灣地區全職教師資助計劃,有力推動了兩岸教育交流合作。
吳偉平表示,臺灣的高職教育起步早、體系完整,在辦學觀念、模式運作上比較成熟,具有優勢。福建歡迎越來越多優秀的臺灣教師到該省職業院校任教,將對在閩臺灣教師積極參與福建省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具備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兩種能力的教師)認定予以支援,鼓勵臺灣教師提升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能力,在職稱晉陞、培訓、評先評優等方面傾斜。
“這條政策精準針對臺灣職業教育體系的師資過剩問題,可以有效吸引、吸收更多臺灣教師來閩加入職業教育的行列。”馬彥彬認為,這也切中許多已經來閩教師的發展需求,能夠支援臺師更好地發揮專長與能力,激勵大家更長久地紮根耕耘,實現更深的融合。
全國臺企聯副會長、福州市臺胞投資企業協會會長蔣佩琪認為,這15條政策措施都是真正可執行、可落地的舉措,可以為臺胞來閩追夢、築夢、圓夢帶來很大助力,讓大家無後顧之憂,心無旁騖地把事業做好。
“臺農貸”最快可15分鐘審批通過
相關專家亦表示,福建官方新出臺的15條措施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將進一步形塑兩岸融合發展新態勢。
華僑大學臺灣研究中心研究員姜韜關注到,15條政策措施中有兩條涉及推進兩岸農業農村融合發展。在深化閩臺經貿合作方面,面向在閩創業臺灣農民,推出“臺農貸”線上辦理升級版;在鼓勵臺胞就業創業方面,提出深化閩臺鄉建鄉創合作,每年安排獎補資金支援100個閩臺鄉建鄉創合作項目。姜韜認為,這些舉措將持續推進閩臺兩地涉農合作和基層交流交往,實現共同發展、互利雙贏。
“我們看到現在‘臺農貸’直接就可以實現線上申報,而且最快是15分鐘就可審批通過。”姜韜認為,兩岸的鄉村合作有很大的空間,不少臺胞特別是臺灣農民,在農作物的種植、鄉村營建方面有獨特的經驗和優勢,通過吸引他們參與到大陸的鄉村振興,定然能給兩岸融合起到帶動作用。
9月27日,中央臺辦、國家發展改革委組織48個中央和國家部委在閩召開貫徹落實中央《意見》專題會,推動部省聯動、協同推進示範區建設。前期,國家出入境管理局、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等中央和國家部委出臺了一系列支援福建的政策措施。福建省正在抓緊制定貫徹落實中央文件的《實施意見》,進一步把中央賦予的各項政策落細落實。
“讓兩岸同胞共用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建設的利好,是我們推動中央《意見》落地見效的重要目標。”陳志勇説。
近年來,福建突出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建設臺胞臺企登陸第一家園取得明顯成效,日益成為兩岸人員往來最便捷通道、兩岸民間交流最活躍區域、兩岸經貿合作最緊密樣板、兩岸同胞情感最溫馨家園,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具備獨特優勢和堅實基礎。(完)(《中國新聞》報記者 閆旭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