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媒看大陸:江西孔目江國家濕地公園 自然人文和諧共生
中新網北京10月24日電 近日,臺灣《聯合報》發表了介紹江西孔目江國家濕地公園的報道。
孔目江國家濕地公園。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報道指出,孔目江發源於江西省新餘市分宜縣洞村鄉,孔目江國家濕地公園位於孔目江中下游,由孔目江、東江濕地景觀帶等構成,規劃總面積1125.31公頃。中國古代綜合性科學技術著作《天工開物》就在此編撰而成。
孔目江國家濕地公園。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孔目江國家濕地公園屬低山丘陵區,主要以丘陵地貌形態為主,其成因主要為侵蝕、剝蝕和溶蝕。公園最高處海拔近400米,最低處海拔僅40米,高低差較大。園內整體地形為西高東低,南北高、中間低的格局,呈現谷嶺相間、溪流交錯的景觀。
孔目江國家濕地公園。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濕地公園是由河流、湖泊和水田等構成的複合濕地生態系統,由“江甸文薈”“雲天水莊”“芳菲翠堤”等13個景點組成,分佈在江兩岸,形成了一個南北長1322米的人文生態長廊。
孔目江國家濕地公園。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公園以孔目江和白雲水庫豐富的水文景觀為主體,以阡陌縱橫的田園風光和地文景觀為輔,是以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鑲嵌互補的風景資源體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