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特稿 | “湘臺會”十八載,親戚越走越親 兩地譜融合新篇,共畫“同心圓”

2023-09-22 16:19: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9月22日上午,以“把握新機遇,融入新格局”為主題的2023 湘臺經貿交流合作會在湖南長沙開幕。(台灣網 尹賽楠 攝)

  台灣網9月22日湖南長沙訊(記者李柏濤 高嘉鴻)“湖南和臺灣兩地人緣相親、文緣相通、商緣相連,每次相聚都像是走親戚一般讓人期待。”

  9月22日上午,以“把握新機遇,融入新格局”為主題的2023湘臺經貿交流合作會(以下簡稱“湘臺會”)在湖南長沙開幕,湖南省委書記沈曉明一句開場白,把天涯咫尺的湘臺兩地,再次緊緊地聯結在一起。

  湖南省委書記沈曉明致辭時説,湘臺兩地人緣相親、文緣相通、商緣相連,每次相聚都像是走親戚一般讓人期待。(台灣網 尹賽楠 攝)

  “三緣”聯結湘臺,相聚如“走親戚”

  據了解,“湘臺會”自2005年首次舉辦以來,已成功舉辦十五屆,成為兩岸經貿合作的重要平臺和兩岸同胞暢敘親情的重要渠道。

  出席“湘臺會”的中國國民黨副主席連勝文,是第一次踏上三湘大地這片沃土,但他對湖南卻一點都不陌生。“古有雲湖廣熟天下足,這句話顯示出湖南對整個中國的重要性。我從小學習的中國歷史及地理中,湖南永遠佔有重要篇幅。”

  中國國民黨副主席連勝文呼籲,兩岸攜手合作,全力復蘇中華民族經濟的活力。(台灣網 尹賽楠 攝)

  連勝文還“吐槽”道,當年參加臺灣的大學聯考答題時,就是因為漏掉一樣湖南的特産,而未能拿到中國地理科目的滿分。“由此可見,湖南的物産太豐富,農特産太多了。”

  惠臺政策“幹貨多”,營商環境吸臺資

  全國臺企聯會長李政宏説,湖南資源豐富,素有“非金屬礦産之鄉”、“魚米之鄉”等美譽。湖南始終重視企業發展,不斷打造親商、富商、安商環境,並針對臺資企業出臺了諸多促進湘臺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惠臺政策,為臺資企業到湖南興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正如李政宏所説,有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在湘臺資項目累計3077個、遍佈湖南全省14個市州,涵蓋汽車零配件電子資訊、食品醫藥等30多個領域,臺資臺企成為推動湖南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湖南也成為臺資臺企在大陸展業興業的重要依託。

  全國臺企聯會長李政宏出席“湘臺會”。(台灣網 尹賽楠 攝)

  連勝文也表示,湘臺之間不論是在傳統製造業、食品業、高新科技産業,還是生物醫療科技等領域,都有許多可以共同合作發展的機會。

  用心為臺胞辦實事,一句承諾也是一顆“定心丸”

  “我們鄭重承諾,將更加精準地對接發展所需、企業所盼、政府所能,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把各項惠臺惠企政策不折不扣落到實處,用心用情為在湘臺胞辦實事、解難事、做好事,讓臺資企業來湘發展有項目可投、有利潤可賺、充分被尊重。”

  沈曉明的這段話,給更多臺商臺企到湘落地投資,臺青臺生到湘就業求學,吃了一顆大大的“定心丸”。

  全國臺企聯常務副會長、旺旺集團駐北京首席代表林天良接受台灣網等媒體採訪。(台灣網 尹賽楠 攝)

  全國臺企聯常務副會長、旺旺集團駐北京首席代表林天良接受台灣網採訪時表示,31年前,旺旺集團在湖南動土興建第一個工廠,可以説,這裡是他們的“發家寶地”。30多年來,依託湖南出臺的各項惠臺政策,旺旺集團持續發展壯大,“未來,我們還會在這塊寶地繼續投資。”

  兩岸攜手復蘇中華民族經濟,畫好最大“同心圓”

  “親戚越走越親近、交流越來越頻繁、合作越來越密切、成果越來越豐碩。”18年來,無論兩岸關係如何風雲變幻,“湘臺會”作為兩地情感紐帶和經貿橋梁的作用始終未變,共同譜寫著湘臺互利共贏攜手發展的不朽篇章,也為兩岸共創和平繁榮開拓出新的契機。

  “中國大陸有一句非常響亮的標語,叫做‘集中力量辦大事’。”連勝文呼籲,對兩岸而言,現在最重要的大事,就是全力復蘇中華民族經濟的活力。

  “我們誠摯邀請,臺灣同胞多到湖南走一走、看一看,探尋炎黃子孫根脈,品味湖湘文化底蘊,體驗錦繡瀟湘盛景,持續推動湘臺文化溝通、智慧融通、開放互通,畫好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最大‘同心圓’”。沈曉明説道。(審校/郭碧娟)

[責任編輯:常璐]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