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歷史文化與潺潺江水滋潤的李莊古鎮
台灣網9月22日宜賓訊 (記者 鐘廣勝)21日,參加2023“兩岸情 李莊行”海峽兩岸文化交流活動的兩岸嘉賓來到素有“萬里長江第一古鎮”美譽的李莊。古街、古廟、古民居。此刻的李莊在淅淅瀝瀝的小雨中恬靜秀美,不見了往日遊人摩肩接踵的景象。沿著濕漉漉的石板街穿行于幽深古樸的小巷中……
李莊古鎮。(台灣網 陳佳慧 攝)
徜徉在李莊古鎮,有如沐浴在古色古香之中,讓人領略古韻悠長,品味歷史余香。在保存完好的古跡合影留念、品嘗巷子裏的特色小吃……對於臺灣青年盧琪嬋來説,雨中漫步、走街串巷,不僅能感受一座古鎮的煙火氣,還是了解和讀懂宜賓乃至大陸的一扇窗口。
來自兩岸經貿、文化文創等領域的240余人來到李莊,參加宜賓市(翠屏區)産業考察及經貿合作懇談會、海峽兩岸中秋音樂晚會、海峽兩岸哪吒民俗文化交流活動、兩岸特色商品展銷會、海峽兩岸書畫藝術展等系列活動,感受李莊古鎮厚重的歷史文化氛圍和濃郁的煙火氣。
李莊古鎮。(台灣網 陳佳慧 攝)
“City walk”(城市漫步)在青年一代群體中備受追捧。在古鎮漫步途中,總能看到三三兩兩的年輕人手挽手、漫步走,與千年古鎮的一場青春邂逅。夜幕下、燈光下,石板街上鱗次櫛比的古樓與流光溢彩的燈光交相輝映。三五成群的孩童們露出短袖、穿上紗裙,爭相在燈光中穿梭,像極了舞動的蝴蝶。
“走在街頭巷尾更能了解這裡民眾的當下生活,感受這裡的煙火氣。”臺商李衛國説,他希望用手中鏡頭消弭兩岸青年的資訊差,讓更多臺灣青年了解真實的大陸。“大陸發展很迅速,下午到高橋竹村、安石村參觀,綠樹田舍、碧水潺潺,鄉村人們舒展的笑臉,勾勒出最美的秋色。”
“只要兩岸經貿文化交流不斷,持續融合發展,兩岸同胞就會越走越近、越走越親。”與會的一些臺商臺青來到李莊古鎮,一邊欣賞江景,一邊品嘗美食,一個勁地感慨説,兩岸關係好,臺灣才會好。兩岸同胞要攜手努力,共創兩岸經貿交流的美好新時代。
李莊,這是一個文化和歷史遺跡沉澱的古老的小鎮,也是一個訴説著抗戰風雲和滄桑的古老的小鎮。抗戰期間,李莊的父老鄉親們用“同大遷川,李莊歡迎,一切需要,地方供應”的熱情相邀,迎來了國立同濟大學、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等10余家高等學府、科研機構遷駐李莊,搬空宗祠和寺廟,在戰火中為廣大師生、學者搭建起了安靜的“書桌”和“書房”,書寫了一段風雨同舟的佳話。隨著部分學術機構和大批學者遷到臺灣,宜賓、李莊與臺灣結下了深厚情緣。
俗話説,人傑地靈。李莊80多年前接納了一批優秀的文化人,如今他們仍然讓古鎮熠熠生輝。它是一個古鎮的自豪與榮耀所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