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水思源——臺灣學子走進“世界客都”梅州尋根問祖
台灣網9月3日訊 1835年秋,三度落榜福州鄉試的蔡廷蘭由金門乘船返回澎湖時,不料途中遭遇大風,意外漂泊到了安南(今越南),1836年才輾轉回到家鄉。
“以風濤之厄,身履異域,隨地訪聞其事”。蔡廷蘭將自己百餘天的曆險和安南的風土民情記錄下來,著成《海南雜著》流傳至今。
正如颱風阻礙不了“開彭進士” 蔡廷蘭的趕考之路,188年後的今天,颱風也無法阻擋第三屆“臺灣學子重走科舉路研習營”營員們繼續北上的腳步。
營員們參觀中國客家博物館。(台灣網 發)
營員們參觀丘逢甲故居(丘逢甲陳列館)。(台灣網 發)
9月3日,營員們前往“世界客都”梅州,參觀中國客家博物館,了解客家人的遷徙史、創業史、奮鬥史;走進梅州蕉嶺參訪丘逢甲故居(丘逢甲陳列館),探尋丘逢甲割臺內渡後的歷史遺跡,感受保臺志士、愛國詩人、教育家丘逢甲“春愁難譴強看山,往事驚心淚欲潸。四百萬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臺灣”的愛國深情。
梅州客家人是廣東客家人中最具代表性和影響力的一個分支,梅州客家人是臺灣客家人的精神圖騰發源地。
本次活動中,許多“首來族”營員的先祖都是客家人,他們紛紛感嘆這趟“尋根之旅”意義非凡。了解“科舉制度”在臺灣的歷史,探尋客家人的遷徙路徑,不忘來時路,方知向何處行。
營員們認真聆聽講解。(台灣網 發)
在接下來的行程中,營員們將參加“鄉試”,體驗“進京趕考”,一路循著先輩們足跡,學習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知識,兩岸同胞同文同種、同根同源,語言相通、情誼相連,應攜手傳承中華文化,共建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園。(台灣網、北京市臺灣同胞聯誼會聯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