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勿忘歷史,走向復興 臺灣大陸同鄉會參訪抗日戰爭紀念館、中共黨史展覽館

2023-08-17 17:55: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台灣網8月16日北京訊(記者 常凱特) “來到這裡,我感覺來到了歷史的起點,是一切開始的地方。”

  1937年7月7日夜,日軍的槍炮聲打破了宛平城的寧靜,這裡,打響了全民族抗戰的第一槍。“自抗日戰爭以來,中華民族有著共同的苦難經歷與記憶,不應忘記歷史,唯有和平能夠成就偉大的事業。”臺灣湖南同鄉會理事長吳本森説道。

  攜手禦敵,兩岸從民族危亡走向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

  8月16日上午,由全國臺聯主辦的“臺灣大陸同鄉會理事長參訪團”(以下簡稱參訪團),來到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臺灣同胞抗日史實專題展廳參訪。

  永定河畔,盧溝橋旁,來自臺灣各地、祖籍在大陸各省的同鄉會理事長們漫步于宛平城內,感受這座古城的歷史創傷與記憶,80多年前那個夜幕裏的血雨腥風,至今牽動著每一個中國人的心。

各省同鄉會法律顧問、六桂宗親總會副總會長洪條根(右一)向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贈送書法。 (台灣網 常凱特 攝)

  “對先烈英雄表達致敬,我心中有無限的敬佩和感慨,所以我寫了一幅字送給紀念館——‘中國崛起 莫忘國恥’。不能忘記這段歷史,不能忘記臺灣同胞在抗日戰爭中做出的貢獻。”今年76歲的洪條根把自己的一腔赤誠之心融入字裏行間,以筆墨傳情,字跡蒼勁瀟灑,力透紙背。

參訪團參訪抗日戰爭紀念館合影留念。 (台灣網 常凱特 攝)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

  “這些歷史事件在我讀書時書本上都有寫到,但是現在的臺灣小孩子已經看不到、學不到了。”隨團參訪的陳女士表達了她的擔憂,“如何喚起臺灣新一代的歷史記憶,如何用更年輕化、生活化的方式向他們講述歷史,是當下需要做的事。”

  在民族復興的進程中,臺胞定然不會缺席

  朱德在南昌起義時使用的手槍、開國大典上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紅旗、脫貧攻堅數據圖表、臺灣返鄉探親團遊覽長城時穿的寫有“想家”的衣服……下午,一行人前往中國共産黨黨史紀念館參訪。

洪條根向中國共産黨黨史展覽館贈送書法。 (台灣網 常凱特 攝)

  從險峻的長江三峽到臺北的101高樓,從南海之濱到祖國北疆,中華大地有無盡的壯美風景;隨神州上九天攬月,伴潛艇下五洋捉鱉,看首發復興號駛過扎繞特大橋……“超級工程”“大國重器”數不勝數。

  在觀看完裸眼4D影片後,吳本森感嘆道:“仿佛在全國‘遊覽’一圈,很震撼,中國大陸的現代化建設成就令人矚目。”

參訪團參訪中國共産黨黨史展覽館剪影。 (台灣網 常凱特 攝)

  鄉情之深,融于血脈。

  “我的祖籍在廣東省梅州市五華縣橫陂鎮,我跟父親回大陸探親的時候,一看到當地的風物,就覺得自己是這裡的人。”同鄉會理事長協會創會長、同鄉會理事長聯誼總會召集人魏國偉説道。“我父親在家鄉投資建廠,修繕祠堂,我也在大陸參與過很多工程的建設。”

  是中華兒女樸素的愛國情懷,讓魏國偉十年如一日地投身兩岸交流事業。“臺灣大陸同鄉會的工作都是義務的,我在臺灣大陸同鄉會十幾年,接觸、聯繫了無數的臺灣愛國人士,這個群體非常龐大,有很多人都心繫祖國大陸。”

  為期七天的參訪活動落下帷幕,總結過去一週的參訪,魏國偉給出了高度評價,“我們進行了深入交流,希望大陸增加對臺灣基層的認識,未來能有更多促進兩岸同鄉會、兩岸青年交流的政策和體制落地生根。”“我真心地希望兩岸能夠早日統一,我也很有信心!” (審校/李柏濤)

[責任編輯:李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