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近距離認識曾侯乙編鐘 兩岸青年探秘荊楚文化

2023-08-02 09:01: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社武漢8月1日電 (馬芙蓉 徐愛玲)“走近歷史 紀行荊楚”2023海峽兩岸青年考古研學營營員8月1日走進湖北省博物館,來自臺灣大學、臺灣中興大學、臺灣師範大學、西南大學、江蘇大學等高校學生,及兩岸考古、文博等相關專業青年共計32人,開啟荊楚文化探秘之旅。

  湖北省博物館現有國家一級文物近千件(套),尤以商周青銅器、戰國秦漢漆木器、楚秦漢簡牘、先秦及明代藩王墓出土的金玉器為特色。在這裡,營員們參觀了曾侯乙展廳、越王勾踐劍展廳、楚國八百年展廳,觀看了曾侯乙編鐘音樂會,聆聽了《玉見美好》專題講座。

  其中,代表先秦禮樂文明與青銅器鑄造技術最高成就的曾侯乙編鐘,引發營員極大興趣。他們在展廳前駐足許久,聆聽講解員講解,不時提問、拍照。

  “太震撼了,你們一定要親自來看看!”來自臺北的沈建宏拍攝曾侯乙編鐘及大量青銅器、漆器、玉器等物件照片,發給大學導師和同學。沈建宏正考慮攻讀博士,他表示,期待通過此次研學找到志同道合的夥伴,合作開展學術研究。

  見到曾侯乙編鐘,臺灣中興大學歷史學系學生施羽純感覺尤為親切。據她介紹,在臺灣自然科學博物館,也有一套編鐘複製件,儘管去參觀多次,但是她對其中的樂理並不了解。這次研學,解開了心中疑問,她也將把學到的知識告訴更多人。

  湖北是荊楚文化發祥地,文物資源豐富。此次研學由湖北省海峽兩岸交流促進會、湖北省文旅廳、武漢市海峽兩岸交流促進會主辦,為期7天。接下來,營員們還將走進武漢盤龍城遺址博物院、荊州博物館、屈家嶺遺址博物館等地,採取現場教學、野外考古、互動交流等方式,感受荊楚文化魅力,加深交流交往。(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