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青年攜手迎向民族偉大復興的明光——“攜手圓夢”兩岸交流研討活動側記
文/常凱特、高嘉鴻
“臺海局勢怎麼樣能夠和平穩定、長治久安?我所擔心的,是子孫後代的未來。”《觀察》雜誌發行人紀欣面對記者的鏡頭説道,眼神中充滿關切。
《觀察》雜誌發行人紀欣接受台灣網記者採訪 (台灣網 吳曉龍 攝)
7月25日至26日,“攜手圓夢”兩岸交流研討活動在江蘇南京舉行。老中青三代臺灣統派人士踴躍發言,圍繞“中國式現代化與國家統一”的主題深入討論,其中,“兩岸青年的使命與擔當”子議題研討格外引人注目。
臺海局勢的未來在哪?如今,這個問題的答案變得前所未有之清晰——破局的關鍵在於青年。
兩岸局勢的跌宕起伏就像一場場“大考”,歷經考驗的兩岸青年,正在風雨中成長為新一代“中堅力量”,他們有激情,有見解,敢擔當。民進黨當局的阻撓無法掩蓋兩岸青年要交流、要交心、要交融的呼聲,嚴峻挑戰的背後,必是燦爛的未來,而這個未來,將由兩岸青年共同書寫!
“兩岸青年的使命與擔當”子議題研討現場 (台灣網 吳曉龍 攝)
兩岸青年交流渾然天成,無法割斷
“之前三年因為疫情,兩岸青年面對面的交流被阻隔了好久,我原來還有顧忌,沒想到大家一點冷場氣氛都沒有,兩岸青年交流真是渾然天成。”回憶起馬英九先生大陸行時,兩岸學子互留微信、噓寒問暖的情形,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沈國麟歷歷在目。
“兩岸青年的個人命運,不可避免地嵌入這個時代。”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副院長季燁指出,“我們每個青年應該提醒自己,祖國完全統一是必然……民進黨當局越是阻撓,我們越是要去打破。”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歷史的接力棒已經傳遞到“Z世代”手中。
臺灣自由媒體人張鈞凱將兩岸學子在臺灣職業棒球聯賽現場共同合唱《龍的傳人》的感動傳遞至南京會場。“海外的幾個社交平臺,在‘00後’心中已經被淘汰了,大陸的小紅書和抖音更能反映他們的生活重心,比如臺灣從北到南的夜市,都能看到挂著小紅書、抖音‘熱銷零食’的招牌……我還知道有很多臺灣小朋友私下自學簡體字。”
兩岸青年攜手踏浪,便可無懼海峽蕩波
路漫漫其修遠兮,不可否認,走向黎明的路並非坦途。
“臺灣作為祖國完全統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時代命題中的關鍵,島內這一代人應該如何去認識,並克服歷史與現實交雜的諸多主客觀限制,是值得思考的重要課題。”臺灣民眾文化工作室執行長許孟祥説道。
華東師範大學傳播學院副教授、臺胞林哲元説,在政治、經濟等多重壓力下,臺灣青年如今普遍存有“小確幸”心態,這既是臺灣社會發展停滯的表現,也是青年對發展前景渺茫的無聲抗議。統一後,臺灣經濟可以獲得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化“小確幸”為“大進取”,臺灣青年將有更大的天地施展才華,拓展發展機遇。
但正如臺灣《遠望》雜誌社研究員張惠閔所説,“問題是時代的聲音”,如何回答並且解決問題才是根本任務,“新時代的新青年應該能直面問題,不閃躲、不回避,唯有堅持實事求是、為所當為才能促成統一。”
風物長宜放眼量,相信海峽對岸的青年已經聽到大陸青年最誠摯的邀約,困難只是暫時的,相信兩岸青年必將攜手穿越“暗夜”邁向明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路,兩岸青年都不能缺席!(審校/李柏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