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孫芝華:草藥香飄兩岸,赴大陸求學探尋中華醫者之道

2023-07-10 09:32: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編者按】再過兩個月,新一批臺灣學生將跨越灣灣的海峽,來大陸學習傳統中醫。藥香氤氳,淡遠悠長,中醫這一古老瑰寶已成為連接兩岸的一座特殊“橋梁”,吸引一位位臺灣學子探其本貌,研習中華醫者之道。

  “我想研究中醫、中西醫結合在治療癌症方面的作用。我認識一個家傳四代的老中醫,他在治療癌症上很有成就,我想未來中醫在癌症治療方面將大有可為。”

孫芝華參加四季歌(夏)-京冀參訪團 (張家口)留影。 (孫芝華供圖 台灣網 發)

  “中醫之道,治病不分地域,不分兩岸。”

  “我小時候生病,家裏人都會去帶我看中醫,老中醫都特別準,方子都很靈。”幾味本草,幾下針灸,總是藥到病除,“中醫很神奇,傳承千百年。醫者仁心,當醫生能夠救死扶傷終歸是件好事。”懷著對中醫的喜愛與好奇,孫芝華選擇到北京中醫藥大學深造,慢慢變為“醫病者”。

  學習的過程總是辛苦的,讀醫書,看方歌,背方子,學脈象......孫芝華的大學生活被無盡的中醫知識填滿,她有時也會抱怨壓力太大,“校園的學習氛圍很濃厚,確實可以更專注于課業,但是總覺得少了些課餘生活。”回顧自己過去近兩年的學習生活,孫芝華覺得還是要多出去走走,擴大交際圈,深入到社會中。

  “每個人身體裏都有癌細胞,當癌症確診時,西醫和中醫都是從控制癌細胞的發展入手。我覺得中醫在一些草藥的療效上還可以再深入挖掘。”

  雖然談及未來人生規劃時,孫芝華感到有些許迷茫,但可以確定的是,對中醫的堅持不會改變。“計劃是未來考取規培證,在大陸升學,應該會主攻中西醫結合方向,我想研究中醫對癌症的療效。”

  各取所長,體驗兩岸學習生活不同點

  “我在蘇州長大,爸媽覺得兩岸的生活都應該體驗一下,所以我在中學時回了臺灣。”在經歷過生活環境的轉變後,孫芝華體驗到兩岸教育的諸多不同,在她眼中,大陸的教育更“卷”,學到的知識更多;臺灣的教育更“輕鬆”,有助於調整心態。

孫芝華參加四季歌(夏)-京冀參訪團 (張家口)留影。 (孫芝華供圖 台灣網 發)

  “小時候在大陸,語文、數學、英語都要補課,記得補英語時,我媽媽會坐在後面記筆記,家長們都在‘卷’。那時為考數學競賽班,每天晚上學到半夜,解特別難的題目。”孫芝華感慨道,“雖然過程很痛苦,但確實學的東西很多。”

  到臺灣後,孫芝華發現周圍的同學們好像不怎麼“在乎”學業。“取得好成績不再那麼有成就感,老師也不會給你太多要求。”“我每次數學考試都是滿分,在沒什麼學習壓力的情況下,我學習的動力也沒那麼足了。”在初期的“不適應”之後,孫芝華有了新的體會。

  “我開始意識到,單純的成績好並不代表著優秀,人的成長是一個緩慢的過程,以後遇到困難的時候,我也學會了轉變心態,這段在臺灣的‘放鬆’的經歷對我來説非常寶貴。”

  化身“橋梁”連接兩岸,讓彼此相知、相融

  “大陸近年來的發展確實非常驚人。我剛離開時,大陸的數字化還沒有這麼好,現在人人都離不開電子支付了。基建也非常厲害,像我回蘇州後發現地鐵多了好多條線,很多新樓區都建起來了,房價漲得也特別快。”

  “我想做兩岸間溝通和交流的橋梁。”孫芝華直言,“我一直想和朋友們做視頻賬號。比如拍一些臺灣的美食特産,大陸高校的生活日常。”

  回憶起自己當初“擇校”的經歷時,孫芝華感嘆“資訊差”確實給她帶來困擾。“我來北京讀書前,很想提前了解下校園內的生活是什麼樣子,但是我能看到的資訊非常少。”

孫芝華參加走進浙江 看“重要窗口”活動留影,左二為孫芝華。 (孫芝華供圖 台灣網 發)

  為了讓更多來大陸讀書的同學們了解大陸高校,孫芝華計劃下一步到各大高校拍些Vlog,“還都在準備過程中。我想拍一些大家好奇的、關心的‘不同之處’,可以增進兩岸青年的相知相融。”

  “採之擷之,如返故鄉。追根溯源,總是情長。”孫芝華説,中醫自遠古走來,在兩岸開花結果,用鏡頭記錄生活,更傳遞溫情與感動。聚同化異,讓兩岸越走越近、越走越親。(完)

  策劃:李柏濤

  聯絡:常凱特、高嘉鴻

  采寫:常凱特

  審校:李柏濤

[責任編輯:黃曉迪]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