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黃雋傑:在大陸追夢人工智慧,從小事加深兩岸聯結實現大突破

2023-06-17 10:25: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編者按】“敞開心扉就可以很容易融入大陸生活,身邊的同學都很友善,同齡人的刻苦,激勵著我不能倦怠,要不斷向前。”

  “我正在品嘗努力換來的果實。”對於臺生黃雋傑來説,大陸的學習生活經歷,給予他更多資源、機遇、發展空間和可能性。

黃雋傑于北京。(黃雋傑供圖,台灣網 發)

  2019年夏天,在父親的建議下,黃雋傑報考了北京郵電大學。

  “北京郵電大學是網際網路的‘半壁江山’,通信工程也是學校的王牌專業。畢業之後,在網際網路行業很好就業。”黃雋傑的目標很務實,就是以實踐為導向。

  “為了目標而努力,大學是一個人的修行”

  大三時,黃雋傑被分流至當時剛剛成立的人工智慧學院。後來從學長口中得知人工智慧領域的發展前景後,為了能更好實現人生追求和目標,黃雋傑下定決心繼續在大陸攻讀研究生。

  “大陸同學目標明確,成績都很好,又很刻苦,我需要加倍努力才能趕上。”基本上每天都和書本作伴的黃雋傑,回憶起為學業奮鬥的時光,直言“真的很痛苦。”

  他表示,當時的刻苦奮鬥,是為了將來過得舒服。“可能這就是延遲滿足吧。我離自己的未來、目標越來越近了。”

  經過幾個月集中復習,他順利通過研究生考試,即將在今年9月成為北京郵電大學人工智慧學院的研究生。“現在我已經在導師的實驗室幫忙了。”這個暑假,黃雋傑也將在忙碌和充實中度過。

  “參與導師的項目,可以更好鍛鍊能力、積累經驗,做出成績,為我以後找工作打下基礎。”

  “機會更多,平臺更大。”未來,黃雋傑打算留在大陸發展。

  黃雋傑(左一)在“愛上這座城”實踐活動中接受採訪。(黃雋傑供圖,台灣網 發)

  “兩岸多交流就能消除誤解,實現‘系統優化’”

  雖然已經在北京學習四年,但因為學業繁重,加上疫情影響,黃雋傑去過的地方並不多。參與臺聯組織的一些活動,成為他深入認識和了解大陸的窗口。

  2021年“愛上這座城”在京臺生體驗北京社會實踐活動,2022年臺灣青年中華文化內蒙古研習營,2023年6月在河北邢臺參觀當地鋼鐵公司、抗日軍政大學陳列館、新農村建設等,這些交流活動讓黃雋傑在求學之餘,沉浸在體驗中國式現代化與傳統文化、紅色記憶相融合的過程中。

  黃雋傑(左一)參加臺灣青年中華文化內蒙古研習營合影。(黃雋傑供圖,台灣網 發)

  “參加這些活動的意義,在於能讓臺灣青年了解到當地的文化精神,以及其背後的歷史延伸。”

  四年本科生活,讓黃雋傑更深刻體會大陸的發展變化。

  “到學校報到時,我身上帶著厚厚一疊100元現金,買東西付款時還需要店家找零。開通電子支付後,感覺太方便了。”黃雋傑笑著感嘆道。

  “臺灣民眾對大陸的了解還是不太全面,臺灣媒體對大陸的報道基本上是比較負面、半抹黑,甚至妖魔化。”耳聽為虛,眼見為實,黃雋傑認為,要去糾正這種認知仍然任重道遠。“如果不交流,問題就會一直存在。多交流,增進彼此了解,能夠親眼看看、親身體驗,就能消除這些誤解和隔閡。”

  “寫一個代碼,讓某個系統功能優化3%,這已經是很大的突破。從一些小事上加深兩岸聯結,有朝一日也能實現巨大的突破。”(完)

  策劃:李柏濤

  聯絡:常凱特、高嘉鴻

  采寫:高嘉鴻

  審校:李柏濤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