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希望兩岸攜手把中醫藥做大做強——訪台灣中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詹永兆

2023-06-02 09:02:00
來源:新華社
字號

  新華社臺北6月1日電(記者章利新 尚昊)臺灣中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詹永兆近日在臺北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中醫藥在島內抗擊新冠疫情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成為民眾信賴的抗疫夥伴、健康助手。希望兩岸攜手把中醫藥做大做強,造福全世界。

  臺北大街小巷中醫診所林立,稍有名氣的中醫門診掛號常常一號難求,中醫與臺灣民眾生活密不可分。尤其新冠疫情發生後,中醫藥在臺灣的接受度有明顯提升。

  “醫院臨床研究顯示,臺灣研製的中藥復方‘清冠一號’,對新冠感染者從輕症轉重症的預防效果可達八成;‘清冠二號’可使重症患者死亡率下降七成。”詹永兆説,疫情期間,這些藥物一定程度安定了民心,也增加民眾對中醫藥的信任度和利用率。

  黃芩、魚腥草、栝蔞實、北板藍根、厚樸、薄荷、荊芥、桑葉、防風、炙甘草……詹永兆辦公室的茶几上,整齊擺放著“清冠一號”的組成藥材。他詳細介紹藥材特性和産地,為其抗疫作用而驕傲。

  2021年5月島內疫情大暴發之際,“清冠一號”投放市場,使用效果良好,引發民眾搶購。詹永兆説:“這大大增強了民眾對中醫的信賴。去年,臺灣的中醫利用率成長四成,中醫就診人數增加到800多萬。”

  他説,傳統觀念認為中醫只會調理、保健身體,但這次抗疫讓大家發現,中醫也可以治療像新冠這樣的急症。現在,很多民眾樂意走進中醫診所,還會介紹別人去看中醫。

  臺灣缺藥危機持續有年,如今不僅西藥缺,中藥也缺。詹永兆認為,疫情發生後中醫就診人數大漲,是缺中藥的重要原因。“臺灣既有中藥廠的産能最多增加兩成,與滿足暴增的用藥需求還有差距。”

  據介紹,臺灣目前有中醫診所4000多家,約130家醫院設立中醫科,中醫師有近8000位,4所專業院校每年能培養300多位中醫師。這構成了臺灣中醫藥發展的基礎。

  “目前臺灣中醫發展越來越完善,並能下沉到鄉鎮。”詹永兆説,在中醫師公會推動下,島內醫療資源不足地區實現“巡迴醫療”,每週有300多位中醫師下鄉。“我們有能力把中醫資源帶去艱困的地方,照顧當地民眾,這是我們感到驕傲的地方。”

  中醫師公會還推動中醫觀念進入中小學課綱,普及中醫常識;堅持舉辦“小小華佗營”,讓家長帶小朋友體驗中醫;舉辦“中醫嘉年華”,讓普通民眾了解中醫。“我們一直努力向下紮根,讓中醫和更多人聯結。”他説。

  兩岸中醫藥同根同源,聯繫密切。詹永兆説,兩岸用來培養中醫師的典籍是一樣的,中醫師只有打好這些經典的基礎後,才能産生新想法。他當初學中醫時,老師都是從大陸過來的。現在,臺灣絕大部分中藥材需要從大陸進口。

  在詹永兆看來,兩岸中醫藥交流一直非常頻繁,臺灣主要醫學院基本上都與大陸的醫學院係建立了“姐妹校”關係,師資學生一直在互訪交流。大陸很多院校的師徒制,讓臺灣師生很欣賞,有很多臺灣中醫師到大陸拜師學藝。

  “兩岸中醫藥是不分彼此的。”他説,雖然疫情3年間大部分交流中斷,但相信會很快恢復熱絡。“在中醫藥方面,兩岸同仁想法是一致的,希望互相分享好經驗,大家一起努力讓中醫藥在全世界發光發亮。”

  詹永兆最初從事西醫工作,3年後轉回中醫,因為他對中醫的親近與信任根深蒂固。他説,中醫經典方劑都是千百年累積下來的財富,是我們老祖宗同疾病鬥爭過程中反覆驗證的“真實世界的證據”。

  出身中醫世家的詹永兆在中藥的香味中長大,從小聽父親講祖上行醫的故事。他的曾祖父曾在鄉下行醫,翻山越嶺去看一個病人,病人看完病卻沒錢抓藥,他的曾祖父就拿錢給他去買藥。“醫者父母心。父親跟我講的這個故事,一直記在我心裏,我們要有這種傳承。如今,我兒子也從事中醫,他是第五代了。”他説。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