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汪辜會談籌辦參與者高孔廉:兩岸關係高峰低谷皆繫於“九二共識”

2023-05-04 09:04: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社北京4月28日電 題:汪辜會談籌辦參與者高孔廉:兩岸關係高峰低谷皆繫於“九二共識”

  中新社記者 李晗雪 劉舒淩

  30年前,汪辜會談讓兩岸關係在經歷40多年對峙後邁出歷史性一步、得到改善和發展。今日,臺海局勢愈加複雜嚴峻,中新社記者專訪汪辜會談時擔任臺灣方面陸委會副主委的臺灣海基會前副董事長兼秘書長高孔廉,作為當時汪辜會談臺灣方面的籌辦參與者,他回顧了此次會談的緣起、影響及對當下的啟示。

  互信、互諒,促成汪辜會談

  高孔廉談道,1987年兩岸開放探親後,臺灣行政當局內最初只有一個任務編組(該編組稱“大陸工作會報”,馬英九為執行秘書,高孔廉任副執行秘書)負責相關工作。沒想到兩岸民間交流快速增加,與之相應,文書驗證、掛號信函件查詢等問題亟待協商解決。在此背景下,兩岸雙方的互信與互相體諒,最終促成了汪辜會談。

  高孔廉説,互信是能進行協商的重要前提,要互相展示善意,且言行一致。當時兩岸經歷長時間隔絕,雙方都有意願實現關係正常化。無論在臺執政的中國國民黨還是大陸官方,都希望邁向統一、反對“臺獨”,促成中華民族更好地發展,雙方因此能夠互信。

  磋商及正式會談中,雙方都相互體諒。首先,“九二共識”就是歷經1992年香港會談及其後一系列函電往來後,基於彼此尊重方能達成的共識。在此基礎上,才有汪辜會談。

  其次,會談中兩岸負責人簽署每項協議後互換位置,輪流坐在右方(中華文化傳統以“右”為尊)。原本擬簽署的協議是三項,互換時不平均,雙方為此形成第四項《汪辜會談共同協議》(其中産生一項重要實質內容,即每一次會談要決定下一次要談的議題)。儀式細節的審慎與妥帖可見一斑。

  高孔廉還回憶,汪辜二老年齡相倣,都深具中華文化素養;嚴肅的談判議題之外,有京劇這一共同興趣可交談,也對緩和協商中的緊張氣氛很有幫助。其時,國際百家媒體齊聚新加坡、關注汪辜會談,爭相報道此和諧場面。

  回顧當年盛況,高孔廉不無感慨:現今民進黨當局偶有推進兩岸關係之舉,更多言行卻謀“去中國化”,如此,兩岸很難建立互信。

  堅持“九二共識”,方有兩次高峰

  高孔廉認為,過去30年中,兩岸關係經歷了兩次高峰,分別是1992年到1995年實現汪辜會談、簽署四項協議,以及2008年中國國民黨執政到2015年兩岸領導人習近平、馬英九舉行歷史性會晤。這兩次高峰,都是在兩岸共同堅持“九二共識”的基礎上達成的。

  2008年馬英九擔任臺灣地區領導人後,江丙坤、高孔廉5月26日到海基會就任,隨即致函海協會,建議在“九二共識”基礎上恢復協商,海協會也很快回復。在此階段,兩岸簽署了關於大陸居民赴臺旅遊、兩岸空運、兩岸海運、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等相關協議與《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等,對兩岸經濟社會均有顯著效益。

  而兩岸關係的兩次低谷——2000年到2008年及2016年迄今,則因民進黨當局不承認“九二共識”造成。高孔廉表示,目前的低谷期還看不到“下限”在哪,回到“九二共識”是當務之急;或者,民進黨當局應提出替代方案、建設性建議,不能只有負面的講法。不久前的馬英九大陸之行受到臺灣輿論肯定,證明“九二共識”仍是有效推動兩岸關係發展的關鍵。

  增進民間理解“九二共識”,兩岸應做更多

  近年來,受民進黨扭曲誤導,許多臺灣民眾並不了解“九二共識”。高孔廉認為,部分民眾對“九二共識”的不認可,很大程度上源自不理解,兩岸應通過各種方法讓民眾了解“九二共識”實際意涵。馬英九大陸之行就達成了此種效果。臺灣啟思民本基金會最新島內民調顯示,對於在“九二共識”基礎上發展兩岸關係,贊成者的比例高於反對者。

  他特別指出,臺灣民眾要認識到,兩岸關係對於臺灣的發展非常關鍵,必須追求和平,“臺獨”絕不可行。民眾要想一想,那些為選舉言行無定的深綠分子,是否適合領導臺灣前途;若真發生戰爭,將對生命財産造成多大傷害。

  高孔廉表示,現今兩岸形勢比汪辜會談時更複雜、緊張。昔日美國樂見兩岸和解,如今卻只見其頻繁售武、政客口出給臺灣民眾配槍等荒謬言論,兩岸須對此保持警惕。

  “兩岸同文同種,很多事情可以溝通解決,真的不應該兵戎相見。”高孔廉提道,馬英九近期拜謁南京中山陵時,寫下“和平奮鬥 振興中華”,這確為兩岸應該共同努力的目標。(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