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臺胞吉林行:流連富美鄉村 感嘆科技騰飛
中新網長春2月12日電(高龍安)2月的吉林仍是一派冰天雪地的北國風光。12日晨,青年臺胞戴慧瑜踏上離開長春的列車,車窗外的田野被大雪覆蓋,一望無際,這景象很像她幾天前到訪過的松原市楊家村。
持續一週的2023年全國臺聯第二十九屆臺胞青年冬令營吉林分營,成為18名臺胞青年的難忘記憶。他們體驗冰雪運動、參觀科技企業,赴松原市考察鄉村振興和查幹湖生態建設,收穫滿滿。離別時刻,甚是不捨。
戴慧瑜初次見到東北的農家小院,一切都是那麼新鮮。在楊家村村民楊秀英家裏,她第一次看到直徑70多釐米的大鐵鍋,第一次嘗到凍梨和凍柿子的美味。原來,這裡的村子鋪的是和城市一樣的柏油路,農家小屋的大炕在冬天這麼暖和。
近幾年,楊家村深度發展鄉村旅遊産業,村變美了、人變富了。“如果夏天來,一進村就能看見成片的油菜花,城裏人專程來我們這兒拍婚紗照,我們還引進了蟠桃樹、建了垂釣園。”當地村民説,去年暑假,來旅遊的大客車一輛接一輛。
“80後”臺胞詹介元是臺麗(四川)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此行雖是第一次來吉林,卻對這裡的農業早有耳聞。他説,吉林出産的大米、玉米等農産品品質上乘,市場潛力很大,希望未來能夠找到適合的契機,幫助當地農民打造農産品品牌,打通更大的市場。
青年臺胞李弘昆是臺灣中華青年發展聯合會秘書長,已在北京生活多年,此前曾兩次來到東北,這次吉林之行讓他又有了全新認識。“我以前知道長春是‘汽車城’,沒想到還有如此尖端的新科技。”
在長光衛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李弘昆第一次與衛星近距離接觸。生産車間裏,數顆衛星被金色“外衣”包裹,列隊等待出征。
這家企業是中國第一家商業遙感衛星公司,衛星製造技術經過數次迭代,解析度等關鍵指標不斷提高,衛星體積則一代比一代小。
李弘昆説,此次冬令營活動讓大家多角度、多層次、多維度認識祖國大陸,希望以後有更多的青年臺胞來大陸交流、學習、實習、就業和發展。
據介紹,全國臺聯臺胞青年冬令營自1989年以來已成功舉辦28屆,共有約7000名臺胞青年參與。2022年,臺生積極報名就讀大陸高校,錄取人數較2021年增長22%。
戴慧瑜説,自己的吉林之行還未結束,她將乘高鐵前往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去體驗風土人情、去看祖國的大好河山。(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