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釋出最大善意,爭取兩岸和平統一——臺灣青年熱議“一國兩制”臺灣方案

2022-11-11 17:43: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兩岸學者、青年代表進行交流座談。(台灣網 李柏濤 攝)

  台灣網11月11日北京訊 “堅持‘九二共識’,共創民族美好未來。”11月10日,2022年臺胞社團論壇座談會暨“九二共識”30週年圓桌論壇在北京成功舉辦。來自兩岸及海外300多位臺胞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碰撞思想,暢所欲言,共敘兩岸和平發展,共謀祖國未來統一。

  今年8月,國務院臺辦、國務院新聞辦聯合發表了《臺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白皮書,其內容中提到“‘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我們解決臺灣問題的基本方針,也是實現國家統一的最佳方式”。黨的二十大報告中亦明確指出,“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是實現兩岸統一的最佳方式,對兩岸同胞和中華民族最有利。圍繞“和平民主善意共贏 探索‘兩制’臺灣方案之我見”這一重要議題,與會學者、臺胞代表也展開了熱議。

  “和平統一,一國兩制”釋出最大善意

  以和平方式實現祖國統一,最符合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中華民族整體利益,最有利於中國的長期穩定發展,是中國共産黨和中國政府解決臺灣問題的第一選擇。儘管幾十年來遇到困難和阻力,但我們仍然堅持不懈地爭取和平統一,這體現了我們對民族大義、同胞福祉與兩岸和平的珍視和維護。

  “近年來,儘管臺海局勢複雜嚴峻,但兩岸同胞交流交往的熱情沒有減,兩岸融合發展的趨勢沒有斷。今天在場的臺灣同胞,以自身角度講出對於‘兩制’臺灣方案的見解,正是‘我見’的體現。”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王英津如是説。

  “拋開政治層面,‘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究竟有無好處,相信通過香港、澳門回歸祖國後實現的巨大發展,已不難得出結果。”臺灣中華“一國兩制”和平統一促進會秘書長吳衣菡表示,無論是社會結構還是經濟發展,大陸皆處於領先地位,臺灣地區的貿易發展也需倚仗大陸。“可以説,祖國大陸提出的‘兩制’臺灣方案,為廣大臺灣同胞提供了更多機會和可能性,釋放出最大善意。”

  “十年來,我們見證大陸經濟發展的‘高速度’,看到人民生活過得越來越幸福,各基層和各行各業代表可以各抒己見,供黨和政府進行最優決策。”臺灣青年體育教育文化交流發展協會理事長陳文成説,相信未來的“兩制”臺灣方案可以打破島內民眾誤解,讓更多臺灣同胞明白,只有和平才有發展,只有交流才有空間。

  探索“一國兩制”臺灣方案任重而道遠

  《臺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白皮書中提出,“一國兩制”在臺灣的具體實現形式會充分考慮臺灣現實情況,會充分吸收兩岸各界意見和建議,會充分照顧到臺灣同胞利益和感情。王英津表示,這三個充分中的第二個充分,實際上就是充分吸收臺灣同胞的意見和建議,也正是我們在此交流研討的意義之所在。

  “臺灣少數民族是廣大臺灣同胞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此這一特殊群體的意見和訴求同樣不容忽視。”臺灣地區少數民族青年歌手楊品驊建議,未來如何給予臺灣地區少數民族同胞更好的待遇,加強兩岸少數民族之間的互動往來,是今後需要思考的方向。

  楊品驊呼籲,讓更多臺灣地區少數民族同胞深刻領悟大陸惠及臺胞政策,同時建立兩岸少數民族學術對話平臺,讓兩岸相關學者進行深度交流;此外,還可搭建兩岸少數民族“好物”銷售平臺,讓彼此互動更加熱絡。

  吳衣菡則表示,在兩岸青年交流中,首先要放下政治分歧,用臺青可接受方式,去努力營造民族認同感,“我相信,通過不斷溝通、講述,會有越來越多的臺灣青年願意聆聽、渴望交流,讓青春之花綻放在中華民族邁向偉大復興的光輝道路上。”

  “乘桴泛海臨臺灣,不為黃金不為名,只覺同胞遭苦難,敢將赤手挽狂瀾。”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籍碩士研究生周涌表示,解決臺灣問題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國共産黨矢志不渝的歷史任務。臺灣問題因民族弱亂而産生,必將隨著民族復興而解決。“作為愛國臺胞,我們要以史為鑒,把前途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為實現祖國完全統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文/尹賽楠 審校/李柏濤)

[責任編輯:尹賽楠]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