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臺青這十年】張立齊:臺灣青年應當仁不讓 以完成統一大業為志

2022-10-13 15:08: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青年張立齊。(台灣網資料圖)

  台灣網10月13日訊 (記者 尹賽楠)“尋根路,你我對話。穿越了海峽,兩岸從來是一家。”今年6月,臺灣青年代表、“兩岸同舟網”總編輯張立齊曾赴北京參加第二屆“攜手圓夢——兩岸同胞交流研討活動”,在時隔四個月後,記者再一次與他對話,而電話的那一頭,響起的是這首膾炙人口的旋律。“歌曲中的主人公之一、臺北林家三兄妹中的林彥辰是我在北京大學就讀時的校友,他們的尋親故事,唱出了我們臺灣人的歸鄉情愫。”張立齊如是説。

  2008年,張立齊人生中第一次跨越海峽來到祖國大陸。回憶起當時的場景,他告訴記者,當時的他,內心除了興奮,更多的是緊張和不安,“對於在臺灣生活十幾年的我而言,那是一片未知的領域”。從澳門特區的拱北口岸進入廣東珠海,張立齊開始重新認識這片“故土”。

  “那時的廣州塔正在建設,北京的鳥巢也才剛剛落成,河南博物館裏的中國歷史,讓我對大陸的憧憬之情變得更為深刻。”2013年,張立齊成功考入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攻讀博士學位,期間,張立齊和自己在大陸的朋友們一道,加入了鄉村支教的隊伍。

  “當時我被分派到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巴林右旗的一所中學任教,除了日常工作之外,也在課餘時間和當地老師一同參與精準扶貧工作。”從城市到鄉村,從內地到邊疆,張立齊説,那時的自己堅信找到了一條值得追尋的道路,“臺灣青年在祖國大陸的熱土上真的大有可為。”

  由於長期從事新聞媒體相關領域的工作,2017年,張立齊與身邊的朋友們一起,創辦了新媒體平臺“兩岸同舟網”,希望通過吸納民間力量和有志之士的努力,幫助更多臺灣同胞認識了解大陸。“正如歌中唱到的,‘兩岸從來是一家’,兩岸同胞不僅要同唱一首歌,更要攜起手來,一同打拼。無論身在何處,我們的‘根’就在這裡。”

  今年是兩岸開啟交流35週年,35年間,兩岸同胞交流不斷熱絡,兩岸融合發展道路亦不斷深化。“因為長期在北京和廈門工作生活,所以我切身地感受到,兩岸的文化氛圍,兩岸的歷史記憶一脈相承。”

  張立齊説,自己是一名客家孩子,在廈門,閩南語、客家話隨處可以聽到;而在北京這樣的現代化大都市,挑戰與機會並存,更能吸引廣大臺灣青年與大陸青年一道競爭,闖出事業的藍天。

  近年來,大陸陸續出臺包括“31條”、“26條”、“22條”在內的一系列惠臺利民措施,率先同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機遇,為臺胞臺企提供同等待遇。越來越多的臺灣同胞衝破重重阻力、克服各種困難,來大陸追夢、築夢、圓夢,繪就兩岸融合發展的美麗畫卷。

  “在校求學時,我們也和大陸同學一樣,需要參加嚴格的答辯和論文審查,嚴格的把關才能提升我們的學術研究工作競爭力。而臺胞居住證等惠臺措施,也讓我們和大陸同胞一樣,能夠享受更加便利的生活。”張立齊告訴記者,“兩岸一家親”已成共識,兩岸同胞走近走親的意願不可悖逆。

  時代的責任賦予青年,時代的光榮屬於青年。在今年的海峽青年論壇上,習近平總書記曾給參加論壇的臺灣青年回信,勉勵兩岸青年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攜手打拼,讓與會的兩岸青年深受鼓舞。

  “記得當時看到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我特別激動,也更加堅定了在大陸發展的信心。”張立齊表示,自2018年以來,自己每年都會參與海峽論壇相關活動,分享在兩岸生活中的點滴故事,“希望通過自己的經歷,讓更多臺灣青年了解大陸,認識大陸,引領更多臺灣青年來大陸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準確把握國內外形勢發展變化,全面推進對臺工作理論和實踐創新,牢牢把握兩岸關係主導權和主動權,有力維護臺海和平穩定,紮實推進祖國統一進程。十年來,大陸對臺工作取得積極成果,兩岸融合發展趨勢不可阻擋。

  “中國共産黨的初心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張立齊表示,在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進程中,臺灣同胞定然不能缺席。臺灣青年更應當仁不讓,以完成統一大業為職志,為中華民族更加美好的明天匯聚起蓬勃的青春力量。“這是兩岸同胞的時代,也是幾代人奮鬥出來的舞臺,在祖國大陸這片熱土上,祖國統一、民族復興的光榮偉業必將走向成功。”(完)

[責任編輯:尹賽楠]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