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媒看大陸:福建漳州詒安堡 清代典型閩南民居古城堡
中新網北京10月10日電 臺灣《聯合報》近日發表了介紹福建省漳州市的報道,講述了有關詒安堡的歷史故事。
報道指出,在漳州漳浦縣湖西畬族鄉城內村,有一座罕見的、保存完好的清代典型閩南民居古城堡——詒安堡,由佐助朝廷收復臺灣的功臣黃性震建造于清康熙二十六年,迄今300餘年,具有深厚的閩南文化,是一座民間防禦城堡。不僅是研究閩南建築的文化瑰寶,更是古城池的活化石。
這樣一座大型古堡的起源,要從清康熙收復臺灣的歷史説起。當年,書生黃性震胸懷報國之心,負劍走出湖西盆地,投奔福建總督姚啟聖帳下,獻上“平臺十策”。詒安堡之所以被稱為“活化石”,是因為堡內至今還居住著數百戶黃氏後裔,當年建造的民房基本保存完好。
詒安堡城墻周長1200公尺,中軸線建有一座大宗祠堂,左右還有東官廳和西官廳,用於接待客人。北門到東門共有三進,設立一座佔地3000平方公尺左右的學堂,作為黃氏子孫後裔受教育的地方。
詒安堡的城墻上儘是用條石壘成的馬道,馬道外側建2公尺高的女墻,全城開365垛口,城內側每隔50公尺設登城石階。城轉角處設深、寬各3公尺的敵樓,用於瞭望和射擊。全城設3個城樓,除北邊不建城門外,東、南、西三門的城樓倣船形。南門至西門前開鑿護城河,河寬10公尺。每排民房間有8公尺寬的石砌街道,用以縱橫溝通,全城建築因此排列有序。從城墻上俯視詒安堡,頗似古代的營盤(軍營)。
在詒安堡高墻的護衛下,黃氏一脈得以生生不息、人才輩出,讓這一珍貴的歷史建築流傳至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