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西方國家對一個中國原則揣著明白裝糊涂?這位德國學者看不下去了

2022-08-18 08:59:00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字號

  一個中國原則是國際社會普遍共識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然而在反華日益成為“政治正確”的西方世界,連在臺灣問題上仗義執言都難上加難。

  但真相終究不會永遠沉默。近日,德國主流媒體《法蘭克福匯報》網絡版刊登德國國際法學者、前馬普學會比較公法與國際法研究所研究員哈特維希(Matthias Hartwig)的文章《中國和臺灣不是兩個國家》,從國際法角度分析佩洛西竄訪臺灣地區行為、西方將臺灣與烏克蘭相提並論以及插手臺灣事務的謬誤性。讓我們聽聽哈特維希怎麼說。

  一、臺灣不是一個國家

  歷史上,臺灣自17世紀末就被正式納入清朝版圖,1895年在《馬關條約》中被割讓給日本,直到1945年回歸中國。《開羅宣言》規定日本將臺灣歸還中國,《波茨坦公告》重申這一立場,雖然兩份文件的法律約束力存在爭議,但至少代表了相應政治意願。

  對蔣介石政府而言,臺灣屬于中國是理所當然的事,即使敗退到臺灣,也繼續推行“一個中國”政策。美國杜魯門政府在1950年也宣布只有一個中國,後因朝鮮戰爭爆發立場才發生了變化。

  中國在聯合國的席位長期由蔣介石政府代表佔據。1971年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作為中國唯一合法代表得到認可,這整個過程只是代表權的變更,聯合國對這個世界上仍然只有一個中國的認定沒有改變。

  此後,包括美國在內的幾乎所有國家都跟臺灣當局斷絕了外交關係,美國在三個聯合公報中宣布接受一個中國政策,僅與臺灣保持非官方聯係。

  二、主張“一中一臺”違反國際法

  基于上述背景,認為中國和臺灣是兩個獨立國家的論調在國際法上站不住腳。聯合國和絕大多數國家都支持一個中國政策,這意味著根據國際法,臺灣不應被視為與中國並列的獨立國家。

  因此,“臺灣從未屬于中國”的說法就是無稽之談,因為其預設了一個獨立的臺灣。所有支持臺灣脫離中國的企圖都是對中國內政的幹涉,並違反國際法,佩洛西訪問臺灣也應該從這個角度看待。

  從國際法角度看,臺灣和烏克蘭問題的共通點是分離權的合法性問題,以及可用于阻止分裂的手段問題。在這個問題上,中國與俄羅斯不同,中國在臺灣問題上的做法無可指摘。如果要捍衛法律秩序,就不應該在可比較的問題上持雙重標準。

  但很多政治家忽略了這一點,例如德國外長貝爾伯克談及“一個鄰國對較小鄰國發動攻擊”,暗示臺灣跟烏克蘭一樣是一個國家。政治家宣傳“基于規則的政策”,前提是對事實和法律有充分了解,並應仔細權衡自己言行的嚴謹性。

  三、中國使用武力手段維護領土完整具有合法性

  國際法迄今不承認分離權,這與種族、政府性質等因素無關,臺灣也沒有這樣的分離權。國際法禁止對其他國家使用武力,但國際法不禁止一國使用武力來阻止其部分領土的分離,美國的內戰就是一個例子。

  雖然國際法已經將禁止使用武力的范圍擴大到針對事實上的獨立政權,但臺灣當局從未宣布臺灣獨立于中國,並在1949年後的很長一段時期內也堅持一個中國政策,其能否被視為事實上的獨立政權,本身值得懷疑。

  在任何情況下,禁止使用武力的規定也只能用于維持現狀。如果這樣的政治實體採取公開分離的做法,比如宣布獨立,可能失去領土的國家就有權使用武力來捍衛自己的領土完整。

  來源:朝陽少俠微信公眾號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