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神十四”出差三人組開啟太空新生活 臺灣同胞:期待後續更精彩

2022-06-08 10:32: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社北京6月7日電 題:“神十四”出差三人組開啟太空新生活 臺灣同胞:期待後續更精彩

  作者 朱賀 李雪峰

  6日,已進駐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的神舟十四號航太員乘組順利進入天舟四號貨運飛船。多位關注“神十四”的臺灣同胞在北京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期待太空出差三人組在太空書寫新精彩。

  接下來六個月,三位航太員將參與空間站從核心艙單艙組合體變身為三艙組合體的整個過程,這也意味著中國空間站即將建成。

  清華大學碩士生、臺青蘇雍竣認為,這種技術的創新不僅象徵著祖國研發能力的突破,還將拓展人類對宇宙的探索,“更體現了中華民族愛好和平的初衷從未改變”。他引用中國首位飛天航太員楊利偉的話,“為了人類的和平與進步,中國人來到了太空”。

  透過三人組中女性航太員劉洋的飛天故事,蘇雍竣看到了航太技術攻堅背後的人文關懷。他認為“神十四”此行,亦將親情、愛情、家國情這些人類最真摯的情感送往太空。

  臺灣青年導演薛穎穜則感受到,國家的進步超乎想像。“祖國的載人航太事業從一無所有到牢牢掌握核心技術,用了這麼短的時間,是很了不起的事情。”

  三人組充滿科幻色彩的太空生活也讓薛穎穜心生羨慕,“小時候就夢想變成太空人(航太員),如今好羨慕他們”。

  近日,一則臺灣同胞觀看“神十四”升空的短視頻在社交平臺廣為傳播。視頻中,同胞們齊聚一堂在發射成功的瞬間歡呼雀躍、擊掌相慶。這則視頻出自薛穎穜之手。

  “中國臺灣嘉義明白!”“高雄明白!”“臺北明白!”“南投明白!”電視機前,臺胞的喊話聲此起彼伏。“大家喊出了對祖國的歸屬感,對未來的想像、憧憬和情感的共鳴。”薛穎穜告訴記者,當看到一件美好事情即將發生,大家共同舉手祝賀,“就是這種心情!”

  去年10月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發射升空時,薛穎穜通過手機觀看了直播,如今“多了半年的情感,會有更融入的感覺”。近日臺灣朋友相聚北京的一場兩岸交流活動,恰遇中國載人飛船再探蒼穹,薛穎穜便召集了十余位朋友守在電視機前見證這個榮耀時刻。

  當天的電視畫面中,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0號指揮員倒計時讀秒完畢,火箭點火升空。看到這裡,薛穎穜並未感到輕鬆,因為“這一刻集結了全國的力量和期待”。直到看著火箭上升順利、指揮員報告一切“正常”時,薛穎穜才松了一口氣,頓感激動,滿屋子的同胞們亦是大聲歡呼。

  臺灣東吳大學大陸地區校友會會長林元達,與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呼吸科醫生黃柏文在電視機前擊掌相慶。直播開始前,二人就在商量,“在火箭升空時該擺出怎樣的pose合影留念,才能定格這一光榮時刻?”

  這是林元達首次觀看載人飛船發射升空,他用“興奮”“熱情”“緊張”形容這場“初體驗”。在場的不僅有青年,還有六十多歲的長輩,林元達説,當大家不約而同慶祝成功發射時,“仿佛回到了孩提時代,這是一種熱血的渲染!”

  騰空而起的火箭直衝雲霄,帶起煙霧滾滾,這讓黃柏文引以為傲,“這不僅象徵著中國技術已達世界頂尖水準,更意味著一個民族的偉大復興。”大陸生活多年,他見證著祖國國力蒸蒸日上,綜合實力不斷增強。

  薛穎穜記得,以前在臺灣常看到電視播放美國發射火箭,但總覺與臺灣關聯不大;當自己來大陸發展後,卻常常在這種重要時刻被大家團結的氛圍感動,“就像球賽進球一樣,會想參與進去、然後歡呼”。他認為這是每個臺灣人要經歷的覺醒,“之後才知道祖國是怎麼從開始走到現在”。

  視頻中,臺灣知名媒體人張孟崇穿著印有“中國”字樣的T恤振臂歡呼。他告訴記者,“這是我作為中國人的驕傲時刻!”(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