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疫情以來兩岸經貿往來成績如何?來看這組數據→

2022-04-28 10:00:00
來源:人民政協報
字號

  海關總署4月13日發佈數據,今年第一季度兩岸進出口貿易額為825.8億美元,同比增長15.2%。另據臺灣財政主管部門數據,臺灣第一季度對大陸出口額達494.8億美元,同比增長17.8%,自大陸進口額為218.5億美元,同比增長18.4%,臺灣對大陸實現貿易順差276.3億美元。大陸持續穩居臺灣地區最大出口市場和最大貿易順差來源地,兩岸融合發展不斷深化、經貿合作勢不可擋。

  兩岸經貿並沒有受到島內政治因素和疫情影響

  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兩岸經貿繼續保持向前發展的良好勢頭,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融合發展持續注入動力。

  翻看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以來的兩岸經貿往來成績單,兩年多來兩岸經貿並沒有受到島內政治因素和疫情影響。難能可貴的是,2021以來,兩岸經貿還保持持續增長。

  據海關總署統計,2021年兩岸貿易額增長至3283.4億美元,兩岸貿易額佔臺灣外貿比重從2011年的28.6%增長至2021年的33%,增長4.4個百分點。大陸穩居臺灣地區最大出口市場和最大貿易順差來源地。進入2022年,兩岸經貿交流在第一季度依然保持了良好發展勢頭,兩岸經貿依存度愈發緊密,為兩岸同胞帶來切實利益與福祉。

  由此可見,儘管民進黨當局為了推動“臺獨”,在兩岸之間蓄意製造民意對立,企圖切斷兩岸經濟聯繫。包括以所謂“經濟統戰”為名抹黑大陸,出臺所謂“新南向政策”,妄圖迫使臺灣經濟與大陸“脫鉤”等等。但民進黨一系列政治操弄,不僅沒能割斷兩岸之間的經濟聯繫,相反兩岸經濟始終保持前進發展的良好勢頭,這些都充分説明兩岸經濟交流合作是由兩岸經濟發展規律所決定的,絕非民進黨當局單純以政治手段所能制約得了的。

  經過多年的積累與發展,臺灣經濟對大陸經濟的依賴性越來越強,兩岸經貿融合度越來越深,兩岸經濟有著巨大的利益交集、合作需求與互補優勢,特別是臺灣經濟需要從兩岸經貿交流合作中不斷獲得發展動能和發展空間,為早日走出低迷獲取提振發展的支撐與動力,而兩岸經貿合作也為兩岸同胞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與福祉,越來越多的臺灣同胞認可和支援兩岸交流合作。

  事實證明,臺灣經濟發展和臺灣民眾的福祉,離不開兩岸經貿合作,臺當局妄圖通過政治操弄使兩岸經濟“脫鉤斷鏈”,完全違背客觀經濟規律,只會損害臺灣經濟發展與臺灣民眾的切身利益。

  大陸始終向臺胞敞開溫暖懷抱,願意與臺胞共用發展機遇

  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4月13日在京應詢表示,近期大陸各地抓緊落實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和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部署和要求,紛紛出臺幫扶企業發展政策措施,有關方面積極協助臺企同等受惠,併為臺企抗疫穩産提供支援和便利。

  與此同時,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實施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援政策,採取減稅與退稅並舉,預計全年退稅減稅約2.5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其中留抵退稅約1.5萬億元,退稅資金全部直達企業,大陸臺資企業同等適用此項政策。據悉,4月1日,江蘇省淮安市一家利用稻殼加工生産環保餐盒的臺資小微企業在新政策實施第一天,即到稅務部門諮詢,並成功辦理退稅金額33.76萬元。截至4月7日,山東省有7家臺資企業辦理留抵退稅,累計金額達343.11萬元。

  “大陸希望符合條件的臺資企業積極辦理留抵退稅,應享盡享,從中獲利受益。”馬曉光表示。

  記者採訪中,多位臺商也表達了將繼續深耕大陸市場的信心。

  “現實充分説明,兩岸經濟合作具有堅實的基礎和強大的動力,能夠經受住風雲變幻的考驗。任何起伏波折、任何勢力、任何企圖都無法阻撓兩岸經貿往來,無法改變兩岸經濟密不可分、産業鏈供應鏈互為依賴的事實,無法扭轉兩岸經濟的連接越來越深、大陸對臺灣經濟成長和穩定越來越重要的趨勢。兩岸經濟不能脫鉤,也無法‘脫鉤’。任何違反經濟規律和民心民意的政治操弄,終將被事實重重‘打臉’。”4月11日,由臺商李政宏領軍的上海冠龍閥門節能設備股份有限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作為“臺商二代”,李政宏1994年從父親手中接手家族企業,“登陸”28年間,他見證了大陸營商環境和各領域的飛躍式發展和改變,坦言自己是大陸經濟長期向好發展的受益者。

  在李政宏看來,大陸仍是當前乃至今後一個時期,臺商臺企投資興業的最佳選擇和最大機遇所在,也是臺灣經濟繁榮和産業高品質發展的有力支撐和堅強後盾。“兩岸經濟不僅不能‘脫鉤’,反而要進一步加強合作,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利用雙方的優勢互補,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建立更為穩固的産業鏈、供應鏈,這樣才能減少或避免世界經濟衰退給兩岸企業和兩岸經濟發展帶來的衝擊和負面影響,充分發揮出一加一大於二的優勢。”他對人民政協報記者分析道。

  “多年來,兩岸經濟交流合作深度融合,相互依存度日益加深,兩岸産業鏈與供應鏈緊密對接,這使得兩岸産業合作更加直接有效,經濟融合的效率不斷提升,這實際也促進了兩岸經濟的共同發展。”自1990年來到大陸發展,同樣見證了30年來大陸無論是市場規模,還是科技發展、社會進步巨變的北京市臺企協副理事長、威盛電子股份有限集團副總裁徐濤同樣看好大陸市場的巨大發展空間。

  採訪中,多位臺商對人民政協報記者表示,大陸惠臺政策的連續性讓他們很是安心。“31條措施”“26條措施”“11條措施”“農林22條”,這些大陸惠臺政策舉措接連出臺,連續性的福祉大禮包讓越來越多的臺胞感受到實實在在的利益,為臺胞在大陸學習、生活、工作、創業提供更多更細更好的便利,暢通訴求渠道,解決實際困難,回應現實關切,增進同胞福祉,用心解難題,用情辦實事,用力保權益,讓廣大臺胞共用大陸發展機遇。也有越來越多的臺商、臺企積極主動地融入大陸經濟社會發展進程中來,成為大陸經濟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2021年以來,大陸“十四五”規劃開局良好,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趨勢更加鞏固,這也給予越來越多的臺商、臺企繼續紮根大陸發展充滿信心。

  “大陸各地各部門將持續落實落細各項惠臺政策,不僅為廣大臺商臺企在大陸發展營造良好投資發展環境,而且為臺企持續發展拓展新渠道,開闢新空間。”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日前釋放的訊息顯示,大陸各級涉臺部門將繼續積極、務實、有效地推動兩岸經貿交流合作持續向前發展,臺企在大陸發展更加放心、安心、暖心,臺商臺企的安全感、獲得感與幸福感將不斷提升。(修菁)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