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半紙族譜歸去來兮,這支歌感動兩岸……

2022-03-13 15:38:00
來源:看臺海
字號

  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江爾雄在“委員通道”上動情地表示,很喜歡最近唱火兩岸的歌曲《我們同唱一首歌》,“它唱出了我們臺灣人的歸鄉情愫”。兩個月前,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也曾表示,《我們同唱一首歌》是送給兩岸同胞的一份新年禮物。“透過這首歌,我們期待海峽兩岸的同胞們不僅同唱一首歌,更要一起尋根,一起打拼。”

  這首傳唱兩岸的《我們同唱一首歌》

  正是今年元旦期間

  在“看臺海”首發的MV歌曲

  融合普通話和閩南話的歌詞創作

  詩意地展現了

  兩岸同胞血濃于水的骨肉親情

  溫婉而暖心的詞曲感動著

  海峽兩岸的人們

  這首歌的創作來源於臺北林家三兄妹

  林彥辰、林冠廷、林沛瑩

  在爺爺去世後,憑著半張族譜

  回到大陸尋根的感人故事

  兄妹三人目前

  就讀于北京大學

  他們一直有個“尋根問親”的執念

  2021年,他們靠著爺爺

  留下的信件和半張族譜

  終於回到祖籍地福建莆田

  和親人相會團聚

  三兄妹的爺爺林文芳1926年出生於福建莆田。1947年,已被復旦大學錄取的林文芳前往臺灣看望已出嫁的姐姐,沒想到這次探親之旅,卻讓林文芳滯留在臺灣,一別就是近半個世紀。

  林文芳定居臺灣後,始終不忘大陸和親人,一生注重對晚輩的教育。弟弟林冠廷説,爺爺常常叮嚀晚輩們應常懷憂民之心、報國之情。被爺爺從小帶大的兄弟倆,耳濡目染著爺爺的家國情懷,民族情感的種子早已深埋心中。

  與大陸親人雖相隔兩岸,卻隔不斷血脈親情。林文芳一生念玆在茲的就是重返故里,與親人團圓。兩岸隔絕期間,他同大陸的親人有過書信往來,但是筆尖字墨無法代替骨肉重聚。 

  20世紀80年代末,兩岸隔絕狀態被打破。林文芳很快便跨越海峽,與闊別近四十年的大陸親人重逢。大陸探親結束時,林文芳將半張族譜帶回了臺灣,希望後輩不要忘記自己的‘根’。林彥辰説,爺爺説話帶有莆田口音,我們一直知道‘根’在福建。”

  爺爺離世後,三兄妹想回福建老家看看的渴望愈發濃烈。後來林彥辰和弟弟林冠廷相繼考入北京大學,於是便帶著半張族譜來到大陸讀書。隨後,妹妹林沛瑩也順利考取了北大,成為一名研究生。

  在有關部門的幫助下,三兄妹終於找到了福建莆田的宗親。2021年暑假,他們一起回到莆田的林氏祖厝,見到了大陸的親人,雖從未謀面,但倍感親切,大家一起吃團圓飯,聊家族的往事和各自的生活,充滿了溫情與感動。

  族親們帶著兄妹們一起去湄洲島拜謁媽祖廟,聽湄嶼潮音。林彥辰、林冠廷、林沛瑩激動之情溢於言表,家鄉的這一幕幕,正是爺爺常説起的故鄉往事裏的景致,是如此地熟悉親切。

  林彥辰説:“小時候,爺爺常跟我們説四百多年曆史的林氏祖厝的故事,夏天裏家鄉到處都有紅紅的荔枝……現在終於踏上了這片土地。”“回到祖輩們生活過的地方,圓了爺爺的夙願。無論身在何處,我們的‘根’就在這裡。”

  妹妹林沛瑩動容地説:“即使我們相隔了一個海峽,但只要是家人,就會有很天然的情感,還是會想到彼此。”

  在臺北的父親與叔叔,聽到孩子們與大陸親人團聚的消息後十分激動,“下次祭祖的時候,我們要告訴父親,孩子們去大陸見到了親人,相信他一定會很欣慰的”。

  半張族譜、泛黃照片,承載著爺爺林文芳生前對原鄉福建莆田至深的思念。跨越海峽,一片歸心。林彥辰、林冠廷、林沛瑩兄妹三人帶著爺爺埋藏心底的願望,終於回到了曾經無數次聽爺爺談起的“家”。在《我們同唱一首歌》MV中,林家三兄妹講述著自己尋根問祖的故事,他們不僅尋了根,還圓了爺爺的另一個夢想。

  三兄妹不曾忘記,爺爺説過心目中最愛的大學是北京大學,他有個夢想,很希望能夠在未名湖畔和同學們討論國家大事,“看看能不能為國家民族做出什麼貢獻”,這個夢想也被子孫後代銘記著。

  如今,兄妹三人團聚北大求學,終於完成了爺爺的夢想。他們不僅努力學習,還經常參加兩岸青年的交流活動,也希望幫助更多的臺灣年輕人了解祖國大陸。

  弟弟林冠廷説,“我是中國人,就應該為祖國的發展努力,為國家作貢獻,為人民服務”。大哥林彥辰則説,要儘自己所長,為國家發展,為兩岸和平統一盡份力。

  兩岸無法切割的

  血脈之情汩汩流淌

  不曾止息

  從三兄妹身上

  我們看到兩岸間的親緣

  絕不僅僅是歷史的存在

  它更在一代代

  年輕人身上不斷延續

  他們在大陸尋親求學

  尋找的不僅是自己的親人

  更是尋找文化認同

  和中華兒女共同的根

  併為之奮鬥、共創未來!

  正如《我們同唱一首歌》的歌詞中唱到的“落葉歸根是唐山,祖譜有你我的名”“尋根路,你我對話,穿越了海峽,兩岸從來是一家”,歌聲唱出了兩岸同胞血濃于水的骨肉親情,喚起了兩岸共同的鄉愁記憶,道出了同為中國人認祖歸宗的文化情結,也映照出越來越多臺灣年輕人期盼團圓、牽手打拼的熱望。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