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趁機抱緊美大腿,臺當局借烏克蘭局勢“碰瓷”

2022-02-24 13:16:00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程東】俄羅斯和烏克蘭的緊張局勢加劇,臺灣民進黨當局也追隨美國“插一腳”,有意跟進制裁俄羅斯,包括禁止出口半導體到俄羅斯等。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23日説,臺灣當局一些人借烏克蘭問題來蹭熱點和碰瓷是不明智的行為,“臺灣的確不是烏克蘭,臺灣從來都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是無可辯駁的歷史和法理事實”。

  親綠的自由電子報23日稱,臺灣基於與美日的合作會採取一致行動,蔡英文當局很早就針對烏克蘭局勢做好相關管製品項的盤點準備,基本上“凡有關可運用於軍事、重大基礎建設與科技等敏感用途,甚至擴及民生産業所需的産品,按照衝擊層面分類,都可能在近期成為臺灣協同國際社會進行的制裁選項”,包括要求廠商配合相關最終成品皆不得提供給俄羅斯等,主要看其他地區的協調情形以及普京總統的下一步決策。該媒體還炫耀稱,臺灣是半導體供應主要地區,當局態度“影響國際懲罰成效”,“將對俄産業發展構成實質影響”。

  臺“中央社”23日稱,美國拜登政府正在爭取亞洲強經濟體的支援,對俄發動嚴厲制裁和出口管制措施,其中臺灣、新加坡和日本是俄羅斯仰賴的半導體、電腦晶片與其他高新技術出口産品的主要産地。對此,臺“經濟部”23日回應稱,“我們會密切關注國際局勢變化,作為國際社會一員,臺灣願意參與各項有助於和平解決爭端的努力”。臺“外交部”聲稱,將持續密切關注烏克蘭情勢的發展,並與美國及其他理念相近地區緊密協調,採取適當因應作為,“以共同協助烏克蘭並維護區域的和平與穩定”。根據臺“財政部”的統計,臺灣去年整年出口總額為4464.5億美元,出口至俄羅斯13.1億美元,約佔總出口額的0.3%;在臺“經濟部”外銷訂單統計中,俄羅斯外銷訂單被歸納在歐洲統計中,推估比例小,“因此即使實施經濟制裁對於臺灣外銷訂單影響也有限”。

  另據臺灣中時電子報23日報道,蔡英文當天一早和“行政院長”蘇貞昌、“外交部長”吳釗燮以及“國防部長”邱國正等人聽取“國安會烏克蘭情勢因應小組”簡報。她針對烏克蘭最新情勢發展提出四點要求,包括“譴責俄羅斯,呼籲各方和平理性解決爭端”“持續強化對臺海軍事動態因應整備,確保臺灣安全”“全面提升應對認知作戰,穩定社會民心士氣”以及“持續因應各項經濟變數,維持物資、物價及股匯市穩定”。此前1月底烏克蘭局勢升溫之際,蔡英文就曾召開“國安”高層會議,聲稱“臺灣長期面對來自中國的軍事威脅與恫嚇,對烏克蘭的處境感同身受”。一些媒體趁機炒作,解放軍可能趁機攻入臺灣。2月22日,臺“國安”高層又聲稱,“臺灣的地緣戰略重要性、美國的安全承諾程度,以及在半導體供應鏈中的地位,非烏克蘭所能比擬”。

  分析認為,民進黨當局考慮跟進美國制裁俄羅斯,一方面是企圖刷一下存在感,增加所謂的“國際參與”,同時也是展現對美國的“忠心”。有網友直言,“臺灣制裁俄羅斯?實在好笑……”

  島內輿論相當關注俄烏緊張局勢對臺灣經濟的影響。“臺經院”院長張建一23日稱,美國初步制裁的力道看起來“不痛不癢”,可以持續觀察後續發展;假如情勢升溫,很可能導致大宗商品價格進一步上漲,加劇通脹壓力,臺灣也可能面臨輸入性通貨膨脹的威脅。“臺灣民意基金會”22日公佈的民調顯示,63%的受訪者不相信“俄烏開戰,大陸會趁機出兵攻打臺灣”。

  針對臺灣政客把臺灣與烏克蘭相提並論,中國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23日直批所謂“感同身受”完全是自作多情。近期民進黨當局配合美西方輿論,借烏克蘭問題惡意炒作所謂大陸“軍事威脅”,包藏著他們圖謀把臺灣問題國際化和在臺灣煽動“反中抗中”民粹的禍心,完全是為了一黨私利的政治操弄。對於有部分島內民眾認為大陸可能會比照烏克蘭危機模式對臺灣“動武”,馬曉光説,他願意再次重申,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臺灣問題純屬中國內政。造成當前臺海局勢緊張動蕩的根源,是民進黨當局勾連外部勢力進行謀“獨”挑釁,“只有堅決遏制‘臺獨’,才能確保臺海地區的和平穩定,廣大臺灣同胞才可以不用擔驚受怕”。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