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87歲臺灣老兵高秉涵:願余生能回山東家鄉過年

2022-02-08 09:45:00
來源:澎湃新聞
字號

  87歲臺灣老兵高秉涵接受港媒採訪:願余生能回山東家鄉過年

  愛與思念,穿越世紀與海峽。

  近日,87歲臺灣老兵高秉涵與其定居廈門的85歲弟弟高秉濤通過視頻互賀新年一事,經媒體報道後引發輿論關注。中國日報在微博中評論稱,這場發端于社交媒體並迅速點燃網路熱情的大拜年,將兩岸民眾流淌在血液中的“一家親”情感展露得淋漓盡致。

  高秉涵1935年出生於山東菏澤,13歲隨老鄉前往臺灣。1991年,時年56歲的高秉涵受老鄉的臨終囑託,首次將臺灣老兵骨灰帶回家鄉安葬。此後,高秉涵堅持20多年義務尋親,將100多位臺灣老兵的骨灰帶回家鄉,他也因此當選2012年感動中國年度人物。

  今年春節,無法返鄉的高秉涵通過視頻,表達了對弟弟的牽掛。他提到,弟弟定居在廈門,疫情過後、適合回家鄉的時候,他要先去廈門看弟弟,然後從廈門坐飛機到菏澤。高秉涵也希望,能夠早日從臺北轉機到自己的家鄉。“老兵有個口頭禪,就是活著已做遊子,死後不做遊魂。樹高千丈葉落歸根。”高秉涵在視頻中講道。

  對此,弟弟高秉濤隨後通過視頻回拜稱,“老一代的早就不在了,所以我就想你,以前總是做夢都會想到你,希望你什麼時候會來一次。到廈門很近,廈門再到菏澤老家去,都很方便了,抓緊來。”

  “因為新冠肺炎疫情,今年春節沒能回大陸老家過年,我現在年紀也大了,但願余生還能回山東家鄉過年,與大陸的親人們相見。”近日,高秉涵接受了香港大公報採訪,談到了今年春節只能通過視頻向大陸父老鄉親拜年。

  “一直想回山東老家過年,每逢春節更是常常回憶起童年時一家人團圓過年的情景。”高秉涵説,“想念家鄉的親人、老兵和老兵家屬,但因為疫情,今年春節只能通過視頻的方式向他們送去春節祝福。”

  高秉涵提到,“我是春天生的,‘春生’便是我的乳名。多年前我回到村莊,還聽到有人喊我的乳名,既驚訝又感動。然而,如今村裏還記得我乳名的人已越來越少了。”

  報道稱,雖然在臺灣過年,高秉涵仍按山東家鄉傳統習俗過年:燒香拜佛祈福,晚輩向長輩拜年,長輩給晚輩“壓歲錢”,除夕夜全家圍爐吃團圓飯,“兒子輩給我行鞠躬禮,孫子輩一定要磕頭,這是老規矩,這些習俗對聯繫親情很重要。”

  據新華網早前報道,1992年,高秉涵抱著第一位老兵王士祥的骨灰“回家”。1995年,200多名當年從菏澤一路歷經戰火和逃難而來的人組成了“菏澤旅臺同鄉會”。高秉涵因為赴臺時年齡最小,在會裏也最年輕,被推選為會長。老兵們對高秉涵的囑託就是:“你現在不能死,一定要等我們死了,把我們‘送回家’後才能死。”從那一回開始,抱老兵骨灰“回家”就成了高秉涵的使命。

  對此,高秉涵在接受香港大公報採訪時稱,“這兩年雖然有疫情,但還是有大陸的親屬或者臺灣老兵委託我把骨灰送回去。我前幾天還去取老兵骨灰,現在家裏還有一壇。等到疫情一過,我就帶他們(骨灰)回家。”他説,“我抱著那一壇又一壇的,不是老兵們的骨灰,而是滿滿的鄉愁。就讓我們這一代人的鄉愁把海峽填滿吧,讓以後回家的人路不再遙遠。”

  澎湃新聞記者 蔣子文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