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70後”臺胞在無錫過大年 與這座城市“共甜蜜”

2022-02-01 19:49: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新春走基層)“70後”臺胞在無錫過大年 與這座城市“共甜蜜”

  中新網無錫2月1日電 (記者 孫權)“今年過年我們要‘堅守陣地’,讓我們家甜甜的車輪餅‘暖’住無錫民眾的胃,與這座以‘甜’聞名的城市一起,甜甜蜜蜜過大年!”2月1日一早,在無錫南禪寺商城一處名為“味正點車輪餅”的店面裏,來自臺北的張青文就開始忙碌起來了,準備食材、調好打單機、擺放好店招……一套熟練的操作下來,在一旁的丈夫沈先生也不閒著,圍上圍裙,加熱製作車輪餅的機器。

  在甜蜜之城開啟甜蜜“副業”

  無錫是一座以“甜”聞名的城市,就拿吃的方面來説,無錫的醬排骨、水蜜桃、小籠包,無一不是甜到人心中、口中的代表。在這座甜蜜的城市裏,張青文的車輪餅店,已經開了有7年之久。

  “我個人比較喜歡做甜品嘛,那個時候來無錫工作,我就經常會帶一些自己做的甜品給月子中心的産婦們吃,沒想到特別受推崇,我其實也蠻有自豪感的。”“70後”的張青文説,自己是2012年來到無錫的。初來乍到,張青文的身份還是“月子中心高級營養師”。

  如果説在月子中心積累下的好口碑是自己開店的信心的話,那麼丈夫沈先生的鼓勵,則是這結果的催化劑。

  張青文説,丈夫沈先生是連雲港人,與自己同一年來到無錫。當時,自己的主業就是做營養師,然後平時空的時候,會把做甜品當成副業來實踐。

  “她每次回臺北,一下飛機就嚷著要去吃車輪餅,好像怎麼吃也吃不夠的樣子,我就很好奇,也讓她給我帶了一塊,當時吃了確實覺得口感挺好的。”沈先生説,自己品嘗過臺灣車輪餅後,認為張青文的手藝也能做到,那這樣以後在大陸的日子裏,一旦“饞蟲”上來,就可以自己動手解決了。

  於是,出於“自給自足”的考慮,沈先生就極力“鼓動”張青文開店,就當是做一個副業。

  無心插柳柳成蔭 甜蜜“副業”變主業

  憑藉對甜品獨到的見解以及自己此前工作的經驗,張青文的臺灣車輪餅店一開張就大獲成功,幾年下來,店裏更是積累了不少“粉絲”。

  張青文告訴中新網記者,自己剛開店的時候,想著自己的主業還是做營養師,店裏的大小事宜,就交由丈夫打理。後來,店裏生意越來越好,來的人越來越多,張青文開始感覺有些吃力了。

  “由於是‘夫妻檔’,所以是每天定額供應,一天的話要賣出1200個左右。多了也吃不消,畢竟都是親自上手,精力上不允許。”張青文説,經過綜合考慮,自己轉變了思路,決定把營養師當副業,原本的車輪餅店“上位”,成為自己的主業。

  將重心放在店裏後,張青文開始發動身邊的人脈關係,吸引在長三角地區的臺胞來“捧場”,不過,一開始的時候,這個過程並不順利。

  “原本我想著,蘇州、無錫這邊臺胞比較多,那客源應該不是問題。誰曾想,最初開店的時候,捧場最多的還是無錫這邊的市民,特別是一些年輕人。相反,臺胞們好像‘不感冒’,認為在大陸也能吃上‘正宗車輪餅’麼?”回憶起2015年開店時的那段經歷,張青文十分感慨。

  好在“酒香不怕巷子深”,隨著時間和客戶的積累,張青文的小店很快在臺胞中也打出了名聲。疫情之前,上海、蘇州、杭州等地的臺胞經常會來無錫遊玩,並順道來張青文的店裏“解饞”,疫情來襲後,很多臺胞為了一飽口福,紛紛轉道網上,選擇網購。

  “去年我們春節期間發了400多箱餅,今年的話,到除夕那天,下單已經有200多箱了。”張青文説,得益於大陸發達的物流業,很多遠在深圳、天津、武漢等地的臺胞,今年也通過微信、小程式下單訂貨。

  甜蜜的除了事業 還有內心

  “在臺灣,車輪餅應該是過年期間必買的年貨之一,有點像大陸這邊的年糕,它的寓意很好,‘團團圓圓’。”張青文説,自己家在臺北,沈先生家在連雲港,以往每年過年,他們是兩邊都要去,現在受疫情影響,還是覺得就地過年最穩當。“無錫是我們共同的‘第二故鄉’,今年是我們第三年在無錫過年,我們打算在元宵節之後再休假。”

  此心安處是吾鄉,雖然沒有回臺北或者連雲港過年,但張青文還是準備了豐盛的年夜飯。2月1日上午,張青文給中新網記者發來一張年夜飯的照片,照片裏,是其和沈先生共同“操刀”製作的菜品,有臺灣烏魚子、連雲港煎藕餅、無錫肉面筋……

  “我覺得來大陸有點‘晚’了。沒想到這邊的市場會這麼好,我最初的夢想是開一個咖啡店,等到這個店再成熟一點,我想我會為了自己的夢想去努力的。還有,希望疫情早日過去,人們早日摘掉口罩!”談及新年願望,張青文如是説。(完)

[責任編輯:王思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