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立陶宛“臺灣牌”打不動了?

2022-01-28 15:34:00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大派人員出席北京冬奧,商討“改名”意圖緩解關係,立陶宛“臺灣牌”打不動了?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程東】在派出史上最大規模奧運代表團參加北京冬奧會後,立陶宛又被爆將商議更改所謂“臺灣代表處”的名稱。聯合新聞網26日評論稱,這是民進黨當局咎由自取,立陶宛則顯然不太理解兩岸關係的細微敏感之處,“也讓國際社會順便上了一堂課,Taiwan是政治地雷,小心不要踩到”。

  “不太可能改變北京的態度”

  路透社25日援引兩名知情官員的話披露稱,上周立陶宛外交部長蘭茨貝爾吉斯向總統瑙塞達建議,將代表處名稱改為“臺灣人民”而不是僅用“臺灣”,以緩解和北京的緊張關係。由於臺北駐立陶宛機構的現行英文名稱使用的是“Taiwanese”,而不是“Taiwan”,更改中文譯名等於讓中英文與立陶宛文的名稱相符,但這需要臺當局點頭。不過維爾紐斯東歐研究中心負責人科賈拉稱,立陶宛政府可能是想強調該機構並非視臺灣為政治實體,而是維爾紐斯想與臺民眾建立文化、經濟與其他聯繫,但“目前立陶宛的任何行動,恐怕都不太可能改變北京的態度”。此前在21日英國《金融時報》也曾報道稱,華盛頓建議立陶宛更改代表處名稱,“臺灣代表處”無助深化臺當局和立陶宛的關係。

  路透社的消息出來後,臺灣“中央社”26日一大早就報道稱,3名立陶宛知情人士告訴“中央社”,“報道不實”。文章提到,總統首席外交顧問斯卡伊斯潔利特接受立陶宛當地廣播電臺採訪時稱,降低與大陸緊張關係的其中一個選項確實可以是變更“臺灣代表處”名稱,但立陶宛須審慎評估在如此短時間內改變決定的後果。她還説,在立陶宛已犯了一個錯誤後,不該再犯新的“錯誤”,官方目前不主張變更名稱。

  民進黨當局否認

  中國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26日在例行記者會上回應稱,對於任何有損一個中國原則的行徑,大陸都堅決反對,希望立陶宛有關方面拿出切實行動,糾正之前的錯誤。她批評民進黨當局為謀取政治私利,花鉅款、當“凱子”,在國際上謀“獨”,不是什麼新鮮事。他們花的都是臺灣老百姓的血汗錢,是不折不扣的“金錢外交”“凱子外交”,不僅徒增笑柄,更損害臺灣民眾的利益福祉。

  民進黨當局極力否認。臺“行政院長”蘇貞昌26日稱,會尊重各地的做法。臺“外交部長”吳釗燮稱,立陶宛在19日的高層會議中達成一項重要決議,就是希望強化與臺當局的關係,“更名”不在當時會議的討論範圍內。臺“外交部”也聲稱,從未接到更名要求。

  不過中時電子報26日刊登的一篇評論稱,立陶宛2021年12月公佈的一份民調顯示,有近60%的受訪者反對政府對大陸採取的政策,僅有13%的民眾支援立陶宛“基於價值”同意設立“臺灣代表處”。立陶宛在野黨也對政府的做法大力抨擊,使該事件成為立陶宛內部政爭的一部分。文章説,據媒體估計立陶宛因此事遭受的損失已達數十億歐元,“立陶宛很有可能産生早日擺脫此一困境的意念”。

  喝朗姆酒為立陶宛冬奧隊加油的“滋味”

  中時電子報26日回顧稱,吳釗燮去年7月宣佈在立陶宛設立“駐立陶宛臺灣代表處”,引發大陸強烈反彈,宣佈與立陶宛的外交關係降級,召回駐該國大使,且限制進口立陶宛商品。為了拉攏立陶宛,蔡英文當局先是捐贈口罩,而且允諾提供立陶宛2億美元的“臺灣中東歐投資基金”;在立陶宛總統表示允許臺北使用“臺灣”的名稱是一個錯誤後,又加碼提供額度為10億美元的融資基金。2月1日,蔡當局發動臺灣煙酒公司購買的遭大陸拒收的立陶宛朗姆酒也將開賣,且是在大陸銷售價格的好幾倍。

  中時電子報25日的一篇評論直言,“根本把臺灣當冤大頭”,蔡英文當局眼看“邦交國”一個接一個“斷交”,只能搞“金錢外交”,當局撒錢還不夠,還拉上全民一起撒錢,誰若買了這高出4倍價格的朗姆酒,豈不是明明白白在自己臉上寫著“我是凱子”?“朗姆酒的滋味”,《中國時報》26日以此為題評論稱,臺灣這邊大買立陶宛酒,立陶宛卻決定派出有史以來人數最龐大的奧運代表團參加北京冬奧會,“可以確定的是,春節假期臺灣人可以一邊喝著昂貴的立陶宛朗姆酒,一邊為立陶宛這支史上最大的奧運代表團加油、打氣,個中滋味一定非常難忘”。

  聯合新聞網26日稱,立陶宛顯然是不同意民進黨當局使用Taiwan這個敏感的英文名稱,民進黨當局才會改用Taiwanese,結果引發很多爭議。文章奉勸民進黨當局不要老想著把“外交”當成自己的選舉籌碼,還是要想想臺灣整體利益,“該醒醒了”。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