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廈門經濟特區建設40週年:打造兩岸融合最前沿

2021-12-21 23:15:00
來源:新華社
字號

  新華社廈門12月21日電(記者付敏)今年是廈門經濟特區建設40週年。與臺灣一水之隔,廈門經濟特區因“臺”而設、因“臺”而特,是兩岸融合最前沿。40年來,廈門經濟特區積極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的新路,努力打造臺胞登陸的“第一家園”。

  1980年10月,廈門設立經濟特區。一年後,隨著湖裏區工地上一聲爆破巨響,廈門經濟特區建設大幕正式拉開。

  作為首批到大陸投資的臺商,臺灣仕霖集團董事長呂理鎮1987年來到大陸。在考察了幾個城市後,他最終選擇了廈門。

  “廈門離臺灣很近,有著相同的鄉音、文化習俗、風土人情。更為重要的是,廈門作為經濟特區,有政策支援。”呂理鎮介紹,1989年,仕霖集團在廈門成立了建霖衛浴公司。

  依靠大陸市場,加上當地政府政策、本地人才的加持,建霖衛浴公司成長為建霖集團,並於2020年7月在大陸A股上市。“廈門是一個很好的投資地,也是兩岸合作的典範。”呂理鎮説。

  40年來,廈門在兩岸“三通”、經貿合作、人員往來、文化交流、基層政黨交流等方面不斷有“破冰”之舉,持續深化兩岸交流合作綜合配套改革,建設兩岸新興産業和現代服務業合作示範區、兩岸金融中心、東南國際航運中心、對台貿易中心等“一區三中心”,廈臺整合電路、平板顯示等産業合作結出碩果。

  如今,廈門已成為兩岸經貿合作最緊密的區域:廈門引進了友達、宸鴻等20多家臺灣百大企業,臺企工業産值約佔廈門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1/4。目前,臺灣是廈門第二大貿易夥伴、第一大進口來源地和第六大出口市場,廈門口岸的臺灣水果、食品、酒類、圖書、大米等進口量穩居大陸第一,是大陸最大對台貿易口岸。

  不久前,一年一度的海峽論壇因疫情影響延至歲末登場,兩岸各界表現出很高熱情。作為兩岸交流交往最活躍的平臺,以閩南文化為紐帶,廈門重點打造了海峽論壇、工博會、文博會、圖交會等50多個大型兩岸交流活動,成果顯著。

  兩岸合作的未來在青年。來自桃園的臺青創業者范姜鋒把廈門比喻成自己的“逐夢之地”。2016年,范姜鋒與大陸合夥人共同創辦了廈門啟達臺享創業服務有限公司,如今成果斐然:協助7000多名臺灣青年來閩交流,幫助超過300名臺青、150個項目在閩落地……

  廈門還推出多項惠臺利民舉措:創新設立臺胞服務中心、臺胞驛站、兩岸青年創業基地等涉臺服務機構,積極為臺灣青年追夢、築夢、圓夢創造更好條件、搭建更大舞臺。

  越來越多的臺灣青年來到廈門,打拼事業,落地生根,成為一道靚麗的青春風景線。目前,廈門已建成多個兩岸青年創業基地,其中廈門兩岸青年創業創新創客基地等7個基地獲批國臺辦“海峽兩岸青年就業創業基地(示範點)”。

  “在廈門,我看到了在臺灣從來沒看過的風景。”范姜鋒説,“廈門區位優勢明顯,還有完善的配套政策,是許多臺灣青年到大陸發展的首選地 。”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超過12萬名臺胞在廈門工作、生活,與本地居民享受同等待遇,眾多臺胞主動當義工、參與社區治理融入本地生活。

  “臺胞和大陸同胞已成為社區共同體。”廈門市湖裏區興隆社區臺胞主任助理熊麒説,在他們社區,兩岸同胞已經從“陌鄰”變為“友鄰”,真正實現了具有共同情感體驗的“兩岸一家親”。

  廈門臺商協會會長吳家瑩表示,廈門經濟特區建設40年來,廣大臺胞、臺企既是參與者、創造者,又是親歷者、受益者。臺胞、臺企在助力廈門經濟發展的同時,也搭上國家改革開放高速發展的“列車”。

[責任編輯:普燕]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