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兩岸社區治理:從經驗交流到融合發展

2021-12-13 13:25: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社廈門12月10日電(記者付敏、許雪毅)在廈門,臺胞熊麒有一個運作多年的“熊麒調解工作室”。他發現,他所在的社區中,兩岸同胞開始從“陌鄰”變為“友鄰”,“雙方在彼此交往中將對方視為社區共同體的一部分,合作治理讓鄰里關係更融洽”。

  作為第十三屆海峽論壇的配套活動,第八屆海峽兩岸社區治理論壇10日在廈門舉辦。論壇上,熊麒等兩岸社區工作者及志願者分享了他們參與社區治理的實踐和經驗。

  近年來,大陸力推“社區治理”。通過海峽論壇連續舉辦8年的兩岸社區治理論壇,兩岸社區治理從經驗交流逐漸走向融合發展,越來越多的臺胞參與到大陸社區治理中。

  來自臺北市的熊麒現在是廈門市湖裏區興隆社區的臺胞主任助理。興隆社區現有常住臺胞臺屬318人,臺資企業22家。由於兩岸在法律法規、生活模式和認知理念等方面存在一定差異,有時會在無意間造成涉及臺胞臺屬的糾紛。

  2015年,在廈門殿前司法所和興隆社區的支援幫助下,“熊麒調解工作室”成立。工作室組建了一支由20名志願者組成的矛盾糾紛資訊員隊伍,定期組織開展排查活動,同時架起居民“連心橋”。

  這些年來,熊麒結合社區實際提出許多可行性建議,把臺灣志工精神、社工組織理念融入社區治理中,通過成立社區發展理事會,組建11個社團組織,吸納轄區臺胞、僑胞、賢達人士等,形成智囊團為社區發展獻計獻策。

  “越來越多臺胞從‘要我參與’轉向‘我要參與’,自發參與社區治理的熱情日益高漲。”熊麒説。

  自去年開始,59歲的臺灣註冊建築師吳正隆和另外5位臺胞組成團隊,運用臺灣社區營造經驗,在福州晉安區完成3個社區融合的實踐。

  在社區融合實踐中,吳正隆深深感受到,兩岸居民都是中華兒女,都有養老、愛幼傳統,兩岸可以取長補短。“臺灣有很多寶貴經驗可供大陸借鑒。另一方面,大陸的黨建引領社區營造,可以大大提高效率,更好推動事情解決。”

  吳正隆表示,作為民間交流的一員,希望通過自己的實踐,吸引各領域更多臺胞參與到大陸社區營造中來,推動兩岸融合。

  “社區營造的實踐重點在於推動社區居民形成社區共同體意識。”吳正隆説,“這個過程是漫長的,但我們願意從一點一滴做起,共同攜手推動海峽兩岸社區美好生活願景的實現。”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