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臺灣文旅專才紮根雲南玉溪 傳承花腰傣民俗文化

2021-11-11 09:15: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網玉溪11月10日電 題:臺灣文旅專才紮根雲南玉溪 傳承花腰傣民俗文化

  作者 周曉航

  跨過紅繩,便進入了“花腰田間”,花腰傣阿媽念著祝願、將紅線係在人們手腕之上。石板路一側是外墻由土與草砌成的土掌房,另一側是黃綠相間的稻田,服飾斑斕的人們穿梭其間。

  這處民族村寨,來自臺灣基隆的吳國榮參與打造。近日,吳國榮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講述他紮根雲南、助力花腰傣文化傳承的故事。

  花腰傣,是人們對居住在紅河中上游雲南省新平、元江兩縣的傣族的一種稱謂,以其服飾斑斕絢麗,銀飾琳瑯滿目,彩錦層層束腰而得名。

  “這裡背靠哀牢山,氣場很舒服。”作為雲南一家文旅産業公司總經理,吳國榮去年4月與董事長歐亞東前來考察、8月起擔任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縣戛灑項目總負責人。

  根據當地介紹,花腰傣是遺留在哀牢山腹地的古滇國皇族後裔。吳國榮介紹,花腰傣有語言無文字,靠小調吟唱傳頌歷史、表達祝願,有其獨特性;如果年輕一輩大多聽不懂、無法傳承下去,就很可惜。公司團隊已錄製不少小調、收藏于花腰傣傳習館。“有了‘花腰田間’,我們可以把花腰傣的民俗全部集中,更好地傳承文化。”

  “花腰田間”通過打造實景秀、花腰傣傳習館、傣陶傣繡工作室及摸田螺、抓稻花魚等項目,讓遊客感受和體驗花腰傣服飾、傣家菜、歷史、傳統技藝等文化元素;並將通過設計包裝、成立直播基地等方式,助力當地文創産品、農産品推廣及鄉村振興。

  理解、重構、創新花腰傣文化,聚合為“花腰田間”,吳國榮告訴記者,項目團隊將文化傳承放在第一位,沉下心來研究本地文化特質、作呈現。此外,絕大部分員工是本地居民,“我們希望發揮花腰傣的特長,讓本地人提供思路,並提取他們的元素。”他表示,文化打造是長期工作,“我們無法永遠在這裡,要用本地人,扶植他、培養他長大、讓他們接管並傳承下去。”

  從事文旅行業、數十年四海為家,吳國榮2008年紮根雲南,原因很多:與臺灣同處北回歸線上,包括水果在內的兩地産品有接近之處,菜式各有口味,民族文化很有魅力,人非常善良,生態環境好等。他笑言,“雲南山好水好人也好。”

  曾隨老兵探親團初到大陸、距今已逾三十年,吳國榮遍訪河山,清晰感受、理解大陸的變化。尤其2002至2008年在上海生活,至今令他深有感觸:“隔一陣就有新變化。”

  他認為,人會以自己成長的環境去評判事情,如果臺灣年輕人來過大陸,可能會有不同感受。

  吳國榮表示,每個人對文化的理解程度、看重程度不一樣,沒有接觸過,也不會了解、愛上它。向年輕人傳承傳統文化非常重要,但不能勉強,只能去引領。他表示,兩岸同源,傳統文化中有許多共通之處,交流和碰撞能令兩岸發現彼此的共性,更了解彼此,消除隔閡。

  “這條路我走過、有我的腳印存在。”吳國榮為助力雲南民族文化傳承而感到榮幸。未來,他希望進行更深入的探討、發掘、呈現,“雲南還有二十多個少數民族,非常值得花時間去深耕。”(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