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臺灣一家人的南京“梨花源記”

2021-10-10 18:19: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社南京10月10日電 題:臺灣一家人的南京“梨花源記”

  中新社記者 楊顏慈

  10月的南京高淳,田間地頭散發著秋意。在南京興地農科技有限公司,臺商謝金龍祖孫三代品嘗著剛收穫的梨子,喝著自家炒的梨茶,聊著閒話家常。

  1989年,謝金龍跟隨著臺商赴大陸興業設廠的熱潮踏上大陸的土地,一待就是32年。一次機緣巧合下,謝金龍開始在南京“躬耕隴畝”。

  謝金龍的兒子謝俊興告訴中新社記者:“我家祖輩在臺灣世代務農,種植梨樹的技術非常出名。我父親也對土地有很深的情結。”

  走在農莊內,橘樹、桃樹等沿途“站隊”。絲瓜、葡萄、獼猴桃的棚架組成了幾條綠廊,穿插在一片梨園之間。

  謝家父子把工廠的“品控”標準引入梨園。謝俊興説:“為了讓梨子更大更甜,梨樹開花時,每百朵花我們只會留下一兩朵。在結實的過程中,我們會再次疏果。把小的果子摘掉,留下的果子全部套袋。袋子可以保護梨子免受災害,長得又大又好吃。”在進入市場銷售的優質梨之外,其他的梨也會被做成梨膏等。既最大化了經營效益,也保證了産品品質。

  自種下第一粒種子,20年光陰如梭,果園內已是碩果纍纍,果園外也是日新月異。謝俊興感慨道:“大陸的面貌跟20年前完全不一樣,城鄉差距日益縮小。以前是農村人想去城市,現在是城裏人爭著來農村度假養老。”近年來大陸飛速發展的網際網路經濟和快遞網路,更是讓謝家甜梨走出鄉村,發往大陸的千家萬戶。

  近年來,大陸推出“惠臺31條”“農林22條措施”等惠及臺胞措施,更是讓謝家父子吃了一顆“定心丸”。謝俊興説,南京市臺辦為臺商詳細解讀了相關政策,為企業應享盡享惠臺舉措提供“一對一”的輔導,減少了父子倆的後顧之憂。讓他們對持續投入、深耕大陸更有信心。

  父子倆的情懷也感染到了在南京出生、長大的“臺三代”謝人揆。不久前,南京暴發新冠肺炎疫情,有感於臺胞在疫情中享受到的一視同仁待遇,謝人揆向家人提議,全家為抗疫一線的工作人員送去一批冰糖梨,為艱苦的抗疫工作帶去了一絲甜意。(完)

[責任編輯:王思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