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浙江臨海臺胞協奏共富曲:為“築夢家園”添磚加瓦

2021-09-05 08:35: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網臺州9月4日電(范宇斌 張聲雷)志合者,不畏海峽阻隔。“共同富裕”成為當下熱詞,追求共同富裕是時代賦予中華民族的使命,臺灣同胞不應缺席。

  搭上浙江高品質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的快車,不少臺胞懷揣夢想“登陸”浙江,與當地民眾共同聚力探索共富路徑,在各個領域發光發熱,同心圓夢。

  臺灣文藝小夥:一把吉他教唱兩岸幸福之歌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離開你太久了,母親……”一陣陣稚氣的歌聲從浙江臺州臨海市青少年活動中心的尤克裏裏教室傳來,來自臺灣的陳彥樺正帶著孩子們彈唱《七子之歌》。

  27歲的陳彥樺出生於臺灣苗栗,2016年從學校畢業後就跟隨著父親和兄長的腳步來到臨海。熱愛音樂的他一開始選擇在哥哥的TAIPEI咖啡店裏幫忙,白天學著一起打理生意,晚上便抱起吉他駐唱。

  2019年4月,陳彥樺和同樣愛好音樂的夥伴一起在臨海市區租了兩間店面,開了一家叫“夢響家”的音樂培訓教室,用自己近年攢下的20余萬元人民幣積蓄開啟屬於他的“夢響”計劃。

  “每到給可愛的小朋友上最後一堂課時,心中就會有一萬個捨不得。”告別了暑期學習音樂的孩子們,陳彥樺略顯感傷地説。

  “10月,我和朋友相約在臺州椒江舉行樂隊演出,最近都在創作和排練。生命不止,音樂不停!”談及音樂,陳彥樺有些興奮。

  在他看來,浙江的氣候、環境、人文、飲食等各方面都和臺灣很像,“我在這裡生活很舒服,如今我和父親、大哥一樣,都在這‘第二故鄉’有了自己的事業和生活,一切都那麼欣欣向榮,這裡成了我們的‘築夢家園’。”

  臺灣醫學博士:一顆初心推動兩岸學術共用

  今年年初,臺灣醫學博士董道興在臨海的臺州醫院隔離宿舍內度過了他在大陸的第一個春節。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他仍選擇從臺灣“打飛的”來浙,是為了一顆初心:推動循證醫學等在大陸的進一步發展。

  “我父親是山東昌邑人,外公是江蘇鎮江人。雖然我生於臺灣,卻長著一副山東大漢的身軀,藏著鎮江人內斂的性情,今又因科研初心至臨海,投身於學術研究。”董道興説。

  擔任臺州醫院循證醫學中心主任以來,董道興及其團隊潛心科研,半年內共發表了24篇國際學術文章,在《Expert Review of Vaccines》《Frontiers in Medicine》等海外醫學期刊屢見刊文。

  在臨海的半年來,董道興習慣步行上下班,切身感受這座千年古城的獨特韻味和人文氣息。“浙江人傑地靈,如今全國以浙江為先,探索共富之路,讓我有幸逐夢於此,是機遇,亦是使命,我會在自己的學術領域貢獻力量。”他説。

  臺灣“寶藏教練”:一顆籃球熱絡兩岸體育交流

  傍晚時分,臨海市回浦實驗中學籃球館燈火通明,少年球員們正在奔跑、對抗、上籃,揮灑著青春汗水。場邊,首位來到臨海執教的臺灣籃球教練樓曉民一邊做著示範,一邊為小球員們吶喊助威。

  8月中旬,樓曉民結束防疫隔離,全身心地投入到籃球教學之中。他告訴記者,隔離期間,他每天都能聽到籃球館裏傳來的訓練吶喊聲,“這種熱愛讓我相信,沒來錯地方”。

  樓曉民祖籍浙江義烏,生於臺灣高雄,1998年至今一直在臺灣從事青少年籃球教育訓練工作,2008年曾帶領中華臺北隊獲得U18亞洲青年錦標賽季軍。

  “我和臨海的緣分起于兩岸青少年籃球交流。”樓曉民説,“回浦中學籃球隊曾赴臺灣參加‘海峽杯’青年籃球邀請賽,因緣巧合,我決定回祖籍地浙江,圓大陸小球員的籃球夢。”

  樓曉民透露,未來幾年,他將出任臨海市回浦實驗中學男子籃球梯隊主教練,為浙江培養18歲以下籃球人才,共同推動兩岸體育文化交流。

  當前,浙江正打造臺胞臺青“築夢家園”,將重點開展深化落實“八項惠及臺灣青年舉措”、完善服務台灣青年機制、支援臺灣青年創業創新“三大行動”,促進兩岸青年交流合作與融合發展。

  以臨海為例,臨海市臺辦副主任周峰表示,近年來,臨海市深入貫徹各級惠臺政策,推動各項惠臺政策應落盡落,幫助臺胞、臺商、臺企應享盡享,努力為其營造宜居、宜業、宜商的優質環境。

  凡益之道,與時偕行。眼下,越來越多臺胞跨越海峽,“登陸”浙江築夢、逐夢、圓夢,在融入並推動共同富裕中大顯身手,也讓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惠及更多兩岸同胞。(完)

[責任編輯:李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