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重回18歲,我還是會選擇來大陸”——高雄臺青林京翰的蓉城情緣

2021-08-11 13:03: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社成都8月11日電(記者 余裏)因為父親的一句“未來的市場在大陸”,彼時只有18歲的林京翰跨越海峽,從高雄來到成都,求學于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學院。

  本以為出生於口腔世家的林京翰,會順理成章地成為一名牙科醫生,但在畢業實習時,他卻發現這不是自己的興趣所在。

  “可能我的骨子裏還是有一股拼勁,不太喜歡這樣按部就班的生活。”林京翰説,“我就是一個坐不住的人。”

  在大學期間,林京翰開過啤酒屋、經營過餐飲店、做過摩托車改裝,沒有像預想中那樣開花結果,卻讓心中的創業火苗越燒越旺。畢業後,林京翰將目光瞄準了醫療美容領域,開始了自己的又一次“探險”。

  “醫美行業是一個朝陽産業,市場潛力巨大。成都在這方面有很大優勢,不僅有一流的高校和政府支援,當地年輕人也很願意去嘗試。”林京翰笑著説,“在成都,只要你夠努力,就會有機會。”

  2014年,在充分做過前期的市場調研後,林京翰在位於成都繁華的商圈春熙路附近開了一家醫美中心,主營“臺灣輕醫美+SPA”概念。

  林京翰剛開店時,經歷過半年都沒有客人的低潮期。後來,他專門從臺灣請來專業的醫美醫生,優化項目,加強整體服務,生意日漸興隆。次年,店舖好評率顯著上升。

  “還記得最不順利時的沮喪、著急,一度甚至懷疑自己來錯了。”林京翰半開玩笑地説,“當時也給了自己很大的壓力,覺得再不做出點成績來,就辜負了家裏人的期許,對不起他們辛辛苦苦地把我送到大陸來栽培。好在最後,還是拼了出來。”

  2018年,成都提出建立“醫美之都”的城市發展戰略,資本、技術、人才紛紛涌入成都醫美行業,加速了當地醫美産業集聚效應。根據規劃,到2025年,成都醫美産業規模將達到1000億元。政策的出臺,讓林京翰的“心更定”了。

  如今,林京翰的診所小有名氣,店舖地址經過搬遷,面積較過去擴大了一倍,客源日趨穩定,日客流量高峰時可達千人次。

  “臺灣的醫美行業起步較早,醫生技術比較全面、手法也比較細膩,在大陸的認可度比較高。”林京翰説,“疫情之前,診所內臺灣醫生坐診基本維持在3至5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臺灣醫生沒有辦法過來,我們的生意受到了一定影響,但我相信困難只是暫時的。”

  伴隨在大陸的創業打拼,林京翰轉眼已到34歲。從臺生、青年臺商,到一度擔任成都臺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理事……這些年,身份多了,林京翰感到肩上的責任也更重了,希望能鼓舞更多臺灣年輕人勇於來成都發展和創業。

  “臺灣青年到大陸不管創業還是就業,一定要仔細研究當地特點和政策,才能因地制宜,真正融入進來。”他説。

  芙蓉花開又謝,轉眼16年。有過多次創業經歷,林京翰説自己收穫了許多,腳步也更加踏實從容,扎紮實實將這家店經營好是他目前最大的心願。

  “如果再回到18歲,我還是會選擇來成都上學,這裡讓我學會獨立,也讓我擁有了一份事業。”林京翰笑著説。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