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領略巴蜀文化魅力 感受成渝雙城脈動

2021-08-08 10:53: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憨態可掬的大熊貓,神秘奇特的三星堆縱目面具,穿樓而過的李子壩軌道站,精美絕倫的大足石刻……這裡是充滿魅力與活力的四川和重慶。

  近日,2021“海峽兩岸記者川渝行”活動在四川成都啟動,來自兩岸的40余名記者,赴四川、重慶展開了為期約一週的聯合採訪,向兩岸同胞展示巴蜀文化魅力,展現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最新進展。

  “大熊貓也太可愛了!”剛走進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聯合採訪團成員立馬被大熊貓的萌態吸引。

  來自臺灣旺中媒體集團的金蜀卿祖籍四川,在她小時候,她的父親就經常驕傲地向她説起大熊貓。1993年,她踏上尋根之旅,在故鄉見到了心心唸唸的大熊貓。“2008年,大陸贈送了‘團團’‘圓圓’兩隻大熊貓給臺灣,每次看到它們,我都會想到四川。”大熊貓近來由“瀕危”降為“易危”,在金蜀卿看來,“降級”折射出大陸在生態環境保護、生物科學遺傳技術上的進步,四川在這方面積累的經驗值得借鑒。

  大熊貓“圓圓”之女“圓仔”最近迎來8歲生日,“圓仔”的“婚事”成為臺灣記者們最關心的問題,他們向基地工作人員詳細詢問大熊貓配種事宜。“能看到大熊貓真的太激動了!”臺灣東森電視臺記者黃圓媛説,“‘團團’‘圓圓’一直深受臺灣民眾喜愛,是兩岸交流的使者,希望未來川臺兩地能有更多人文交流,讓兩岸民眾的心越走越近。”

  沉睡數千年,一醒驚天下。1986年,三星堆一、二號祭祀坑震撼現世,引發全世界的關注。前不久,三星堆再次“上新”,又一次吸引世界目光。除了在三星堆博物館共同“打卡”縱目面具、青銅神樹等珍貴文物,兩岸記者還在三星堆遺址考古挖掘現場見證文物挖掘和保護過程。恒溫恒濕的發掘艙、攜帶型X射線熒光、超景深顯微鏡、3D掃描與攝影……現場考古工作者介紹的這些“黑科技”讓兩岸記者們大為驚嘆。

  “這真是太不可思議了。”臺灣好報記者張先鵬覺得“很震撼”,“考古工作也運用現代科技手段,更加智慧化,可以同步進行文物挖掘、保護和研究,這是一流的考古方式,值得借鑒學習。”

  夜幕下,江邊燈火璀璨,輕軌從一棟19層高樓中間倏忽而過,底下觀光平臺上的人們仰首觀望,不時發出陣陣驚呼——這是火遍全網的重慶李子壩軌道站。“重慶真是自帶流量的城市,社交平臺直播的觀看量一直在漲。”海峽衛視記者胡靜在聯合採訪微信群內,與大家分享在李子壩軌道站直播的效果。

  臺灣《聯合報》記者呂佳蓉的報道側重於關注重慶是如何打造旅遊産業的。“最重要的是,重慶非常‘寵粉’”,她在報道中寫道,光是李子壩輕軌站,當地政府就一再完善翻修。

  巴蜀一家親,川渝一盤棋。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是構建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一項重大舉措。川渝高竹新區是川渝兩省市共同批准設立的跨省域省級新區。站在川渝高竹新區胡家梁子觀景平臺上眺望,一邊是四川,一邊是重慶,綿延的青山和聳立的塔吊相映成趣,各項建設如火如荼。

  臺灣TVBS電視臺記者陳相如對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機制和成效十分感興趣,她説:“大陸在西南部規劃這樣一個經濟圈,是如何運作的,能夠發揮什麼樣的作用……這些都是我們關心的問題。同時,這對許多想要來大陸投資興業的臺商臺企來説,未嘗不是新的機遇。”

  已在重慶工作多年的全國臺企聯常務副會長李文勳,長期看好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投入與發展是非常可觀的。”李文勳見證著成渝兩地合作帶來的重要機遇,“現在想到大陸來投資創業,尤其是年輕人,選擇到重慶或者成都,是非常好的方向。這裡的政策支援力度大,創業成本相對低,上升空間非常廣闊。”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