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臺籍電競女選手:兩岸賽風互補 合作大有可為

2021-08-02 10:27: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網福州8月1日電 (鄭佳妮 林春茵)“電競運動成為促進兩岸青年友好交流的橋梁,這樣的願景正在實現。”自福州大學畢業的臺籍學生、電競新秀鄧卉喬1日在福州如是説。

  鄧卉喬是電競職業選手,目前擔任RW俠電子競技俱樂部女子戰隊隊長。7月31日在福州謝幕的首屆海峽兩岸(福州)電子競技名校交流賽上,她受邀擔綱決賽主播,賽後接受了中新網記者專訪。

  2017年,鄧卉喬從臺灣渡海而來,就讀福州大學。適逢大陸電競運動校園賽事蓬勃發展,酷愛“打遊戲”的她逐漸打響名氣,並加入大陸職業選手行列。

  這幾年來,鄧卉喬曾遠征METP馬來西亞電競賽、東南亞國際戰隊交流賽等。2020年,她與大陸選手組隊,奪取騰訊電子競技運動會(簡稱TGA)女子職業賽亞軍,又輕取世界大學生電子競技大賽(簡稱WUCG)女子高校賽冠軍。

  鄧卉喬坦言,近年來,兩岸電競産業規模持續擴大,電子競技從2017年被國際奧會列為正式體育運動,再到成為2022年亞運會正式比賽項目,“這一系列的積極舉措,都在推動電競産業朝著職業化、規範化方向發展”。

  “這給兩岸喜歡打遊戲的年輕人打開了新的合作空間。”鄧卉喬説,目前在大陸電競行業發展的臺胞挺多的,其中也包含職業選手,“我覺得在這些人當中,特別出類拔萃的選手是有可能一起組成海峽組合出征亞運會的。”

  此次海峽兩岸(福州)電子競技名校交流賽吸引了包括復旦大學、浙江大學、臺灣清華大學、臺灣中正大學等兩岸12所名校共計24支隊伍參賽。武漢大學奪冠,臺灣中正大學和華中科技大學分居亞、季軍。

  在賽事的兩岸電競沙龍上,鄧卉喬復盤賽事,侃侃而談兩岸賽風差異性和互補性。

  她認為,臺灣選手與大陸選手在賽場上採用的戰術有很大區別。“臺灣的打野選手策略著重在抓下路,並在前中期就為隊伍打開優勢局面,大陸選手前期則會選擇避戰,或者往上路打,到中後期團戰的時候才會發起猛烈攻勢。”

  鄧卉喬向記者指出,兩岸的電競教育模式也存在著差異性。“臺灣的電競教育著重在學校的電競專業,培養學生選手。大陸的電競教育得益於本地賽事資源豐富,培養學生大多都以參賽為目的。”

  “尊重這樣的差異性去做互補,兩岸電競選手合作一定大有可為。”鄧卉喬建議,可以開設類似兩岸電競夏令營,有針對性開設網路課程和實踐課,實現資源共用,促進協作。

  鄧卉喬關注到,大陸電競活動的新趨向是電競融合文旅,帶動地方發展。“電競帶動人流量,注入在地文化,既能讓不同的群體體驗在地的人文風情,又能豐富賽事的多樣性。”

  下半年,鄧卉喬將參加多項賽事。“大陸發展前景很廣大。”她期待,大型國際性電競賽事能夠開闢獨立的女子賽道。(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