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兩岸學者建言融合發展:擴大線上交往、推動區域融合先行

2021-07-24 10:03: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社大慶7月23日電 (記者 李晗雪)臺灣中華青年發展聯合會理事長、中山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研究員王正22日在黑龍江省大慶市舉辦的兩岸融合發展論壇上表示,兩岸融合發展不能僅有單向融合,須有兩岸雙向融合,並建言加強兩岸線上交流、完善兩岸跨境電商生態圈等。

  22日,由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閩南師範大學、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共同主辦的第四屆兩岸融合發展論壇在大慶舉行。近百位兩岸學者圍繞“兩岸融合發展理論與實踐”展開研討。

  王正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的客觀障礙下,只能以線上形式加強兩岸交流交往。除線上上開展即時交流、講座課程、研討座談外,可以鼓勵在大陸發展的臺灣民眾在網路上分享自己的親身感受、所見所聞。

  他還提出,可通過各類網路平臺,讓身處島內的民眾也能享受到融合發展的實利。例如加大力度推進完善兩岸跨境電商的生態圈,讓臺灣中小微企業可以通過兩岸跨境電商,從島內銷售産品給大陸消費者;鼓勵大陸人力資源仲介企業線上上架設面向島內的實習、就業、創業和獵頭平臺等。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嚴安林發言表示,面對民進黨當局通過“立法”“修法”等手段給兩岸融合發展製造障礙,大陸更需堅定不移地推進融合發展。他提出,兩岸地方政府在旅遊觀光、教育文化、城市基建、招商引資特別是農特産品銷售等方面,仍存在不少合作空間。不妨借鑒上海與臺北“雙城論壇”的經驗,採取先行先試“兩岸區域融合”的方式,在有條件的兩岸地方縣市或城市群之間,有計劃、有步驟地推動簽訂各項專業領域的具體合作協議,以相應的專業合作平臺推進兩地産業進行供應鏈合作,聯合打造具有區域競爭優勢的相關産業集群,乃至城市群。

  閩南師範大學兩岸一家親研究院名譽院長、教授王建民在此次提交的論文中,就兩岸産業鏈供應鏈發展態勢進行了分析。他指出,目前兩岸産業供應鏈與兩岸産業分工關係主要有三種。一是跨國公司主導的國際供應鏈,兩岸企業均參與其中,以蘋果公司的供應鏈最為典型。二是臺灣大型企業在大陸投資形成的兩岸産業分工與供應鏈體系,他稱之為“大雞帶小雞”的集團式發展模式,例如臺積電形成的産業鏈。三是大陸企業主導形成的兩岸分工、産業鏈與供應鏈。這將是兩岸分工與合作的重要趨勢和方向,目前主要表現在家電與電子資訊領域大陸企業品牌效應形成的兩岸分工體系。

  王建民説,隨著大陸産業發展與崛起,兩岸間舊有的産業分工形態或格局自然會被打破。臺商不必對此懼怕或排斥,而應共同做大供應鏈,共建中華産業鏈與供應鏈,才能有更大更好的發展。

  兩岸融合發展論壇是由全國臺聯牽頭,由兩岸各有關研究機構共同主辦,兩岸專家學者共同參與的學術交流平臺。論壇脫胎于自2018年起舉辦的“兩岸一家親”論壇,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對臺工作的重要論述和在福建考察的重要講話精神,今年起更名為“兩岸融合發展”論壇。論壇旨在研究兩岸融合發展的理論與實踐,探索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