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探訪中國共産黨歷史展覽館:“習馬會”將兩岸政治交往提升到新高度

2021-07-02 10:28: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社北京6月30日電 題:探訪中國共産黨歷史展覽館:“習馬會”將兩岸政治交往提升到新高度

  作者 陳小願 周曉航

  “兩岸人民同源同根,祖國統一是大勢所趨,堅持‘九二共識’非常重要。”曾三次赴臺灣參與學術交流的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教授周智廣,近日在北京參觀中國共産黨歷史展覽館後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説。

  中共百年華誕之際,中國共産黨歷史展覽館舉辦“‘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中國共産黨歷史展覽”,通過2600余幅圖片、3500多件套文物實物,回顧了中共誕生以來,追求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富強的歷程。

  縱觀展出的圖文資料和文物,多處涉及臺灣問題。例如,圖片記載了1895年臺灣被日本強行割佔,及經過多年艱苦抗戰後於1945年10月25日光復、回到祖國懷抱的歷史。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共産黨積極推動解決臺灣問題。館內史料顯示,1958年10月6日和26日,《人民日報》發表由毛澤東起草、以時任國防部部長彭德懷名義發佈的《告臺灣同胞書》和《再告臺灣同胞書》,相關原則後來被周恩來概括為“一綱四目”。其中“一綱”是指:“只要臺灣歸回祖國,其他一切問題悉尊重臺灣領導人意見妥善處理。”

  1979年1月1日,《人民日報》刊載了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的《告臺灣同胞書》,宣示了爭取祖國和平統一的大政方針。1982年1月,鄧小平首次提出“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設想。

  館內照片和文物,記載了上世紀80年代臺灣老兵返鄉探親潮。1988年1月,身著“想家”字樣衣服的臺灣返鄉探親團遊覽了北京八達嶺長城。

  到了90年代,兩岸關係發展更進一步。展覽館內的文字介紹了90年代形成的“九二共識”的核心內容:海峽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

  文字下方,1993年4月在新加坡舉行的汪辜會談的照片格外醒目。這是海峽兩岸授權民間機構領導人的第一次會談。

  進入新世紀,為遏制“臺獨”分裂活動,2005年3月,十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通過《反分裂國家法》。

  同年4月29日,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在北京會見時任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實現了60年來中國共産黨和中國國民黨主要領導人之間的第一次歷史性握手。“胡連會”後發表了《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

  2008年至2016年,兩岸進入大交流大合作的歷史時期。展出的照片記錄了兩岸實現海運直航、空運直航以及直接通郵,臺胞來往大陸免簽注,江蘇南通與臺北直航開通航線等歷史瞬間。

  展覽館內,“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文字上方,兩岸領導人會面握手的大幅照片格外引人注目。2015年11月7日,兩岸領導人習近平、馬英九在新加坡會面,這是1949年以來兩岸領導人首次會面,將兩岸政治交往提升到新的高度,是兩岸關係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民進黨當局以防疫為由限制大陸民眾赴臺。對此,證券日報社副總編輯董少鵬參觀展覽後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疫情對兩岸交流造成阻礙,但民進黨當局製造的政治障礙更大。

  這位從事新聞工作逾30年、熟悉兩岸關係的媒體人期望,兩岸交流融通,可以更好地造福兩岸民眾。他認為,中共堅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實現國家完全統一的目標不會改變。(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