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兩岸聯手助力臺“律師”跨海趕考

2021-06-29 10:03: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社漳州6月28日電 (記者 林春茵)福建省的廈門市海滄區人民法院提供實習機會、漳州市龍山區開放閩臺鄉建合作,讓臺籍律師魯亦欣感到,儘管有新冠肺炎疫情阻隔,“‘登陸’的每一天都沒有被浪費。”

  28日,魯亦欣正在漳州市龍山區郭坑鎮扶搖村跟進閩臺合作鄉建項目。去年,她通過大陸的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後,受聘于北京一家知名律所。目前,她在廈門執業。

  當天是2021年大陸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報名繳費最後的截止時間。臺灣海峽兩岸法學交流協會秘書長廖尉均接受中新社記者電話採訪時表示,按照兩岸疫情防控措施的要求,再兼以大陸法律職業資格考試一試和二試的時間間隔,“登陸”參加法律職業資格考試需耗時40余天,“能來考的,都是瞄準大陸市場藍海,準備十分週密,勢在必得。”

  在一試和二試之間,有長達20余天等候時間,不少臺灣考生選擇在大陸就地“待機”。去年,在臺灣海峽兩岸法學交流協會主動申請下,魯亦欣等四位臺灣考生赴廈門市海滄區人民法院和廈門市中級人民法院輪番實習。

  “從立案、庭審、觀審、觀摩評議,到調解、文書送達,穩紮穩打地了解了大陸司法體系。”專長于智慧財産權的魯亦欣説,現在她正接洽廈門各個臺青創業基地,為臺青臺商服務。

  廖尉均説,這兩年處於疫情防控階段,跨海趕考成本高企,去年參考的臺籍考生通過率卻達到史上最高,“是因為能參考的都是破釜沉舟,下定決心要考上,不想再等一兩年,他們準備非常充分”。福建各級司法系統對這些“未來想要投入大陸市場的律師”,給予了“非常大的幫助”。

  2019年,最高人民法院發佈為深化兩岸融合發展提供司法服務的多項舉措,包括人民法院與兩岸教學、科研機構共同建立兩岸青年學生教學實踐基地,鼓勵、支援臺灣青年學生到人民法院實習等。

  廖尉均透露,除福建外,上海司法部門也將向臺灣民眾開放實習崗位,北京和廣東亦在商洽中。

  “如果臺灣學生願意來,我們還將聯絡陜西等西部省份。”廖尉均説,到法院實習,是融入大陸司法體系最直接最快的途徑,“在後疫情時期,這些互相了解的機會對臺灣考生來説尤其珍貴,值得持續推動。”(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