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特殊時期臺北的冷清

2021-06-26 08:19: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社臺北6月25日電(記者陳鍵興)清晨醒來,兩部手機的鬧鐘還在“酣睡”,床頭的體溫計提醒我正在“居家隔離”中。

  按規定,每天上午、下午要分別填表報告身體狀況。確認除了有點餓、一切正常後,我的第三天隔離生活正式開啟。第一個項目是走到窗邊,拍一張此刻的臺北。

  6月23日一早,從北京直飛臺灣,去接替在島內超期堅守駐點崗位19個月的同事吳濟海。機上乘客很少,有幾位穿著全身連體防護服。

  飛行時間一晃而過,快降落時透過舷窗望出去,烏雲低垂,內心百感交集。上次來臺已是快三年前了,眼下的這座島是怎樣的景況?

  降落桃園機場,入境大廳空蕩蕩,沒有排隊的情況。

  辦理入境手續的工作人員接過我的證件,馬上叫來主管,問:現在還有大陸駐點記者來?

  順利通過後,換新台幣,提領行李,都沒有耽擱時間。叫上防疫計程車,直奔臺北市區而去。

  5月中旬以來,臺灣新冠肺炎疫情驟然拉高,持續延燒。

  車入臺北,街市上確實冷冷清清。當天不是假日,但路上行人寥寥,多數店面緊閉大門。

  抵達長住的公寓,我即刻進入14天居家檢疫+7天自主健康管理的防疫隔離期。走進房間,看到公寓提前多準備了浴巾、紙巾、垃圾袋等等,桌上還擺放了幾頁紙的防疫提示。

  一切擺設那麼熟悉,但眼下的特殊性也是顯然的。

  臺灣此刻依舊正處在疫情“暴風圈”。這是我近20年來臺駐點經歷裏從未遇到過的。

  23、24日,臺疫情指揮中心公佈本土確診數連續兩天破百。25日最新數據顯示,新增本土確診76例。據統計,5月11日至6月23日臺灣累計確診13061例,2020年迄今累計死亡610例。

  處理完當日疫情報道,回歸生活所需,用外賣App點晚餐。我此前駐點沒有這樣的經驗,第一天花了不少時間“挂”銀行卡。弄好以後,這兩天用起來還都挺方便的。

  今晚點了餃子和酸辣湯。窗外,天色未暗,不時有送外賣的摩托車疾馳而過。兩年多前是沒有如此景象的。

  臺經濟部門統計,5月臺灣餐飲業遭受疫情重創,惟外賣成為“救命稻草”。

  昨晚剛吃完晚飯,一位臺灣同行就發來微信,説要給我送些補給。他買了零食、飲料和熱乎乎的肉串,由公寓工作人員接手轉交。我倆只能樓上樓下互道平安。

  遠遠看著他,想著眼下臺灣的艱困,我想到的就是,無論發生多少事情,兩岸同胞的感情是真真切切且最可寶貴的。

  這幾天,我不斷收到臺灣朋友的關心與祝福,其中有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醫師,有相交多年的大學教授,有帶我走入鄉土的苗栗客家大姐,有還未來得及採訪的在內蒙古創業的臺灣青年……他們無一不問:你怎麼敢這個時候來臺灣?我多回答:工作需要。

  其實,心裏還有一個答案:越是這樣的時刻,我越要來。我想告訴臺灣朋友們:我們在你們身邊。

  當下,臺灣社會擔心疫情的發展,憂慮疫苗的缺口,民生問題亦讓人深憂。新華社駐點記者將繼續觀察、報道。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