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探訪林氏義莊:海峽兩岸歷時最長的民間救濟機構

2021-06-24 09:44: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位於福建省漳州臺商投資區角美鎮東南邊的楊厝村,已有兩千多年曆史,是福建著名的僑鄉和臺胞祖籍地。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林氏義莊”就坐落於此。

  中新社記者近日走進林氏義莊,實地探尋發生在這裡的故事。

  具有典型閩南建築風格的林氏義莊,佔地逾12畝,整齊寬敞,古典大方。莊園內建有三座並排的兩進大厝,中座大厝後建一座兩層樓房,左右六列對稱護厝圍拱全莊,莊前有魚池。

  楊厝村講解員丁淑娟告訴記者,林氏義莊始建於清嘉慶年間,是清代開發臺灣有功志士林平侯于1819年主持修建的慈善機構,歷時二年建成。

  整座建築集家廟、義莊、民居於一體。在林家祖孫四代的主持下,林氏義莊持續辦理賑濟業務長達116年,是海峽兩岸歷時最長的民間救濟機構。

  丁淑娟説,林平侯與家族赴臺灣墾殖致富後,念故鄉族人貧苦,創辦義莊,每年都從臺灣運回大量稻穀和棉布,賑濟贍養貧苦族人。

  大厝內,前後進中間的西過水亭墻上,鑲嵌12塊精磨的黛黑石,這是道光元年正月立的“永澤堂林氏義莊”碑文。碑石上鐫刻著林平侯籌建義莊的主要經過和辦理贍賑的經濟來源,經理人員配備,義莊管理規則等文字內容。

  “他在臺灣劃了一塊五百多畝的土地,除交稅之外,收入全都換成白銀拿到這邊,賑濟家鄉貧苦人家。”丁淑娟説,比如生一個小孩給多少棉花和銀子,讀書給多少學費,都有個具體的數字。

  村民林清福一家,受林平侯家族後人委託管理林氏義莊。平日裏,來義莊參觀的遊客絡繹不絕,林清福也會充當“講解員”,給遊客們耐心介紹林氏義莊的前世今生。

  林清福告訴記者,林氏義莊施賑時間歷經116年,至1937年才被迫停辦。116年裏,村裏人從出生到讀書、到成家立業,都受到林氏義莊的扶持。“吃水困難時,給全村送水;旱災水災時,賑濟受災民眾。林家後人還常常會回到家鄉看望族人。”

  作為閩臺兩地著名的慈善機構,林氏義莊賑期之長,賑面之寬,賑事之恒,實屬罕見。如今,林氏義莊已失去它原本的功能,卻為研究海峽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史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見證。

  “達則兼濟天下”,林清福説,林平侯及其後人致富後,不忘家鄉人貧苦,賑濟贍養族人,使林氏義莊成為兩岸人民血脈相連的歷史見證。(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