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臺籍教師獲頒福建省五一勞動獎章:教書育人做學問 鄉創鄉建帶頭人

2021-05-01 16:15: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網福州5月1日電 (記者 閆旭)“來到福州四年,我自己覺得實際上做出的成績是非常有限的。”獲頒2021年福建省五一勞動獎章的臺籍教師馬彥彬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謙虛地説,“但我相信這個獎項,是肯定臺胞對這片土地的付出,會鼓舞和我一樣,希望在這裡生活更長時間、有更多發展的臺胞。”

  2017年,曾任臺灣逢甲大學校長特別助理、秘書長、進修暨推廣教育處處長、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等職務的馬彥彬,跨海來到福州“試水”,應邀到希望引進臺灣經驗的陽光學院任教。

  在陽光學院,馬彥彬承擔了創新創業教育學院的課程設計、師資培育和創業孵化,主持成立了兩岸融合發展研究院,並幫助來到學校的臺灣老師安心生活和工作。

圖為馬彥彬介紹尾林村、西安村、嵐口村美麗鄉村建設情況。 受訪者供圖 攝

  圖為馬彥彬介紹尾林村、西安村、嵐口村美麗鄉村建設情況。 受訪者供圖 攝

  最初約定的半年實習很快期滿,馬彥彬發現,該做的事還沒做完,也確定了福州是可以長期發展的地方,於是“幾乎結束了在臺灣的一切”,留在陽光學院長期任教。

  馬彥彬創建的“創四方園”,為不同創業階段的學生提供量身打造的輔導服務,被福建省人社廳授予“高校畢業生創業孵化基地”,福建省科技廳與福州市科技局評為省級與市級“眾創空間”,並被省教育廳授予“大學生創新創業園”“福建省産創融合教育實踐示範基地”等。

  同樣在2017年,福州市臺胞投資企業協會成立人才委員會,馬彥彬擔任主委。該委員會一直探索讓臺灣人才投入到福建經濟社會發展當中,而美麗鄉村建設就是其中一個項目。

圖為馬彥彬與在榕臺籍教師、醫師分享參與鄉村振興經驗。 閆旭 攝

  圖為馬彥彬與在榕臺籍教師、醫師分享參與鄉村振興經驗。 閆旭 攝

  馬彥彬自2020年初起,邀請大陸高校的臺籍教師和臺灣設計師組成設計團隊,進駐福州永泰縣同安鎮,開始參與尾林村、西安村、嵐口村美麗鄉村建設。在這個設計團隊的參與下,舊村部、舊小學提升改造,裸房整治,垃圾分類,觀光農業發展,于這幾個鄉村如火如荼進行著。

  破敗的舊村部煥然一新,舊宅老屋的外立面和庭院得到美化,山坡上建起小小的健身休閒公園,污臭的旱廁被拆除,潔凈的公廁拔地而起,還有垃圾分類亭散落村中。不僅如此,有了臺灣專家“支招”和大學生的參與,生態旅遊、觀光農業、民宿業也在這幾個村子“量體裁衣”發展起來。

  為了更好地服務於美麗鄉村建設,馬彥彬辭去陽光學院創新創業教育學院院長職務,只承擔教學工作。“這樣就可以省下開會的時間往村子裏跑。”馬彥彬笑言。

  雖然“跑村子”耗時耗力,但馬彥彬樂在其中。他認為,在學校教學與參與鄉村振興,是相輔相成的。

  “我的一些改造村莊的理念,在課堂上經過梳理精煉之後,可以更有效地在村子裏面説服村民們接受。”馬彥彬對記者解釋道,“而我在村子裏推動一些改變的實際結果,不管是成功的還是失敗的,都成為我在課堂上的案例。所以到目前為止已經形成一個良性迴圈。”

  馬彥彬感覺到,參與永泰縣同安鎮三個村莊的美麗鄉村建設後,在課堂上講課時,學生聽得比以前更專注了。

  “為什麼?因為我講的都是真實案例,而不是課本上的。我的學生裏面就有永泰人,我在講的就是他的家鄉,所以他們更被吸引,甚至會主動地告訴我一些我不知道的事情,讓我覺得跟同學之間的互動比以前更好。”馬彥彬説,“所以我鼓勵臺灣老師做這件事情,這與教學並不是互相矛盾的,而是可以互補。”

  暑假裏,馬彥彬也會把學生帶到村莊進行社會實踐,調研村情村史,實踐創新創業。

  在馬彥彬看來,鄉村振興,是兩岸融合發展的新載體。正如中國大陸剛開始改革開放時,臺灣積累的大量資金、技術、人才成為積極的參與者;現在大陸更積極、更深刻地要做鄉村振興,臺灣經驗正好可以派上用場。

  “大陸各地也出臺了很多精準的政策,鼓勵、支援臺灣人才來參與鄉村振興,開放了非常廣的領域,所以我認為正當其時。”馬彥彬説。(完)

[責任編輯:普燕]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