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感動!這對臺灣父子10年在大涼山打造了一片希望綠洲

2021-02-17 17:27:00
來源: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看臺海》微信公眾號
字號

  初見林春福,不會想到他是一名在大陸已經投資30年的臺商,還曾是全球最大的工藝品製造商,擁有一萬兩千名員工的老闆。十年前他來到四川涼山州冕寧縣,在深度貧困的大涼山發展油橄欖産業,就此紮根下來,常年的風吹日曬讓他的皮膚變得黝黑、粗糙,儼然一名地道的農民。

  2011年,林春福經過多番考察,選擇了各方麵條件適宜的四川大涼山,準備推廣種植油橄欖。剛來時,他看到村民們的生活比較貧困,特別希望通過發展産業幫助他們。但是在和村民商量土地承包等問題時,卻遇到了困難。對當地人來説,土地就是他們的飯碗。而對油橄欖,他們一無所知,橄欖園是否能夠讓他們擺脫貧困,心裏實在沒有底。林春福很理解大家的擔憂,他走入一戶戶村民家中,耐心地與他們溝通,用自己的誠意取得大家的信任和支援。

  橄欖園建起來後,林春福凡事都親力親為,在村民眼中“哪有老總像你這樣幹的”。林春福説,最開始的5年,他給當地農民付租金,每畝800元,農民在基地務工,每天8小時上下班領工資。第6年開始,農民用土地入股,可以享受36%的分紅。通過這種方式,農民的收入從每畝地1000元漲到了1500元。當地貧困戶的每人平均純收入已由2011年的2000元增長到2020年6500元,帶動了3800余戶農民脫貧奔小康。

  彝族村民們給精深加工後的橄欖油取了個彝族名字——木都哈尼,在彝族語言中“木都哈尼”是火焰的意思,代表著希望。村民們説是林春福帶來了脫貧火種,點燃了他們的致富希望。

  66歲的林春福十年如一日紮根在貧困山區,早把村寨當作自己的家,彝族鄉親也把他視為親人。老林講起鄉親們生活的變化,發自內心的高興和自豪:“現在,他們可以務工,又有紅利拿,收入比以前高,休閒的時間又比以前多,你可以看得出他們很快樂,很有自尊。”

  在林春福的影響下,兒子林書任從北大畢業後,追隨父親的腳步來到涼山,他多次組織北大學生來當地教授英語,進行教育扶貧。扶貧先扶智,林氏父子決定,只要是社區裏彝族村莊考上大學的孩子,他們就會資助這名學生5000元錢。2020年這裡的村寨就有四名彝族學生考上了大學,林春福聽到後感到由衷的高興。

  林春福説,建設大涼山這個“家”是一條漫長的路,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持續去奮鬥!新的一年,他想對大涼山的鄉親們説一句:“阿傑魯(彝語:不要怕),無論怎樣都不要怕,因為‘木都哈尼’(彝語:表示希望)會一直燃燒在致富的路上。”

  總策劃丨王全傑

  總監製丨楊貴明 萬梅 胡翼

  監製丨任永蔚 陳星

  策劃丨蘇閩 陳嘉琦 陳菲

  主編丨曉培

  編輯丨萬祖艷 鶴溪

[責任編輯:尹賽楠]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