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架司法大橋促兩岸融合發展

2021-02-06 11:50:00
來源:福建法治報-海峽法治線上
字號

  平潭2020年積極深化社會治理推動平安建設系列報道三

  福建法治報-海峽法治線上2月4日訊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余光中的《鄉愁》描述了臺灣和大陸無法割斷的情感。作為中國大陸距離臺灣島最近的地方,平潭島應怎樣更好地承載這份美麗的鄉愁?其實早已有了頂層設計:平潭作為全國唯一的對臺綜合實驗區,“實驗區+自貿區”政策疊加,加快推進兩岸共同家園和國際旅遊島建設。

  改革和創新平潭綜合實驗區法治體系,同樣需要頂層設計。2020年,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羅東川對平潭綜合實驗區政法工作予以肯定,並指出要發揮區位優勢,完善涉臺業務綠色通道,深化兩岸執法司法協作,推進基層社會治理交流互鑒,依法平等保護臺胞臺企合法權益,讓他們專心創業、放心投資、安心經營。

  平潭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支隊在臺商協會成立“臺胞服務點”

  貫徹“一島兩窗三區” 構建“共同家園”

  在2019年全國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福建代表團審議時指出,要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努力把福建建成臺胞臺企登陸的第一家園。作為福建對臺交流的前沿陣地,平潭任重道遠,同時也機遇空前。

  平潭公安機關緊緊圍繞“一島兩窗三區”戰略定位,積極改革創新,持續提升即辦即通的通關速度、便民創新的力度、對臺融合的深度、多元參與調解的溫度,全方位全鏈條服務兩岸同胞“共同家園”建設。

  2019年以來,平潭公安機關進行了多項創舉,社會效果良好。“現場加簽、立等可取”快速通關經驗做法被省自貿辦等6部門在全省複製推廣,卡式臺胞證“零距離”辦理模式入選福建自貿試驗區(2015-2019年)最佳創新舉措、平潭自貿片區五週年十佳對臺融合創新舉措;辦理“臺車入閩”實現臨時牌證立等可取,全國獨創多項便利臺胞的舉措。

  “太方便了!本來擔心忘記辦理赴臺旅遊簽注會無法通關導致延誤行程呢,結果客滾碼頭出境大廳還專門給我們旅客配置赴臺旅遊自助簽注一體機,在出境大廳我們就可以自助完成受理、繳費、取證了!赴臺旅遊簽注變得立等可取,真是太便利了。”近日,一名旅客在客滾碼頭出境大廳説道。為更好地便利大陸游客赴臺旅遊,平潭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支隊切實針對大陸赴臺居民經常性出現在通過邊防查驗時才發現未辦理港澳臺旅遊再次簽注,導致無法通關、延誤旅遊的情況,在澳前碼頭口岸出境大廳專門配置了2台赴港澳臺旅遊自助簽注一體機,為持有效入臺證的大陸居民赴臺旅遊“現場加簽、立等可取”。2019年8月份,該便利措施被福建自貿試驗區領導小組辦公室等6部門在省內直航的口岸複製推廣,在全省範圍內展示了平潭警務工作新成效。

  平潭公安機關不斷創新舉措服務台胞,充分用好用足公安部授權平潭“為擬經平潭入境的臺灣本島居民辦理五年期臺胞證”這一全國獨有的優惠政策。政策實施後,臺灣居民無需到大陸申請臺胞證,可直接在臺灣島內的代辦點遞交辦證申請,由代辦機構通過網際網路預受理平臺將資訊傳送至平潭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支隊受理、審批,再由省公安廳出入境管理局平潭制證分中心制證簽發。“大陸的政策真是太便利了!以前我們還需要到大陸才能申請臺胞證,現在在臺灣就可以申請了!”臺灣來嵐青年小林説。

  截至2020年底,該政策為臺灣居民簽發的“平潭五年期臺胞證”數量約佔福建省五年期臺胞證受理總量的96%。2019年11月,卡式臺胞證“零距離”辦理模式入選福建自貿試驗區(2015-2019年)最佳創新舉措;2020年4月,卡式臺胞證“零距離”辦理模式、省外居民經平潭赴臺灣本島團隊旅遊2個項目入選平潭自貿片區五週年十佳對臺融合創新舉措。

  “感謝‘臺車入閩’政策!在平潭換領大陸駕駛證太方便了!”近日,一名臺灣遊客拿著大陸駕駛證興奮地對記者説。平潭公安局持續深化“臺車入閩”便利舉措,前期先後推出“提前備案+快速驗放+簡化換證”臺灣地區機動車臨時入境牌證立等可取、臨時駕駛許可“網上辦、掌上辦”、大陸機動車駕駛許可“隨到隨考+現場發證”等多重服務,截至2020年底,共核發臨時入境機動車號牌與行駛證165面,換領機動車駕駛許可1092本,在臺胞當中廣受讚譽。同時,大力推動兩大服務台胞基礎工程落地投用。2020年10月10日,“臺車入閩”牌證電子化管理平臺順利通過業務測試,符合投用條件;同年12月26日,平潭綜合實驗區機動車駕駛人考試中心正式揭牌投用,為今後實現“牌證一站式申領,嵐臺自由往返”便利服務和入閩車輛規範化管理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和硬體基礎。

  為更好地助力“兩岸同胞共同家園”建設,將對臺服務“前移”,平潭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支隊于2020年3月26日在平潭臺商協會正式成立“臺胞服務點”。為在嵐臺胞、臺商提供政策解讀、業務諮詢和預約辦證等出入境服務。還專門設立了一個臺胞服務宣傳欄,亮出服務內容,打出服務口號,將涉臺各類出入境業務辦證須知和對臺創新舉措予以展示。同時,支隊民警定期到府走訪協會會員、臺商臺企等服務對象,解讀平潭對臺相關優惠政策,了解臺胞在嵐實際情況,收集對出入境管理工作的意見建議,並協調解決臺胞存在的生活、工作困難。

  建設“橋頭堡” 擦亮“護融促通”品牌

  平潭綜合實驗區檢察院充分發揮涉臺檢察獨特優勢,全力護航融合發展,促進應通盡通,擦亮富有平潭特色的“護融促通”涉臺檢察品牌,為實驗區做足“通”“惠”“情”三篇文章、建設兩岸共同家園貢獻檢察力量。2020年8月,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羅東川視察平潭,對涉臺檢察室發揮涉臺交流窗口作用、堅持“護融促通”取得的成績給予肯定。

  平潭檢察院突出對臺先行先試,形成了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創新舉措。積極構建“一網三聯”涉臺司法服務模式,在臺商協會、臺胞臺企服務中心設立涉臺檢察聯絡室,聘請13名涉臺檢察聯絡員,形成覆蓋全區的涉臺檢察聯絡網,通過聯合説法、聯合監督和聯合維權機制,實現臺胞訴求精準收集和高效處置。該機制入選福建自貿區創新舉措,並被評為全國首創。2020年以來,平潭檢察院通過涉臺檢察聯絡室受理臺胞司法訴求10多起,針對一起臺胞購置房産被騙案,督促以涉嫌虛假訴訟罪立案偵查,引導偵查取證並依法批准逮捕,切實維護臺胞合法權益。“涉臺檢察聯絡室是檢察機關與臺胞臺企溝通的橋梁,我們通過‘三連線制’精準收集臺胞司法訴求,提供針對性司法服務,讓臺胞感受到‘兩岸一家親’的濃厚氛圍。”平潭檢察院黨組副書記、副檢察長江莉説道。

  平潭檢察院召開涉臺檢察聯絡員座談會,了解臺胞司法需求

  2020年1月7日,一場特別的公開審查聽證會在平潭召開,這是平潭檢察院首次對臺胞涉嫌犯罪案件進行公開審查聽證。平潭檢察院邀請涉臺檢察聯絡員、承辦民警、律師參與聽證,聽取多方意見,最終依法作出不起訴決定,彰顯司法人文關懷。同時,舉辦不起訴宣告儀式,配套適用訓誡措施,通過充分釋法説理和訓誡教育,提升不起訴的司法效果。“我們邀請涉臺檢察聯絡員參與聽證,是希望通過公開促公正贏公信,讓臺胞充分感受到兩岸融合發展惠臺新政的法律關懷。”江莉説道。據悉,平潭檢察院還依法對一起臺胞非法經營兩岸地下匯兌案啟動了司法互助程式,通過臺灣檢方調取涉臺灣部分重要書證,準確認定非法經營數額,之後依法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既有力打擊“地下錢莊”犯罪,又依法有效維護臺胞合法權益。

  做臺灣青年身邊的法律顧問,是平潭檢察院服務“基層一線,青年一代”的初衷所在。為解決臺灣青年創業就業問題,平潭檢察院打造全方位立體化“121”法治服務平臺,即:一壇——融合法治講壇;雙線——“線上”檢察服務台胞微信群,“線下”臺胞法律服務站;一園——兩岸法治文化園。創辦融合法治講壇,針對有意向來大陸創業就業的臺胞青年,開展線下法治專題授課21批1300多人次,為臺灣青年落地創業就業搭建法治橋梁。“2020年受疫情影響,我們將線下融合法治講壇轉為線上融合法治微講壇,開展線上授課17期,打造臺灣青年西進大陸的法治‘擺渡人’。”江莉説道。平潭檢察院還在竹嶼湖公園建設首個兩岸法治文化園,結合公園景觀展示涉臺檢察職能、檢察品牌以及兩岸法律比較、糾紛解決、法治名言等內容,增強臺胞司法認同,拉近兩岸同胞心靈距離。通過“一壇”“一園”提高“雙線”普及率,提供全面高效的法治服務。疫情防控期間,平潭檢察院通過檢察服務台胞微信群視頻連線涉臺檢察聯絡員,進行政策解讀和法律風險提示,通過聯絡員的接續宣傳,實現了良好的法律宣傳效果。

  檢察官走訪台商協會助力臺企復工復産

  2020年10月26日,平潭檢察院海峽兩岸檢察制度研究中心平潭基地在臺灣創業園落成。“基地的成立是兩岸法治融合的進一步深化。我們通過資訊整合、人才培養、專業交流等方式,積極開展兩岸檢察制度實務研究,有效增進兩岸司法交流合作。”江莉説道。據悉,平潭檢察院還與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開展檢校合作,聚焦臺灣司法動態創辦《臺灣法治文摘》,在全省檢察機關首次引入臺灣“月旦知識庫”服務……通過一系列舉措,為大陸了解和掌握臺灣法治動態和法治經驗提供新平臺。

  “涉臺檢察工作是平潭檢察院致力打造的特色工作。我們將充分發揮近臺優勢,以‘兩岸應通盡通,平潭先通’的魄力,在海峽兩岸融合發展上先行先試、闖出新路,開創兩岸法治融合新局面,持續擦亮‘護融促通’涉臺品牌特色,為打造臺胞臺企登陸第一家園‘橋頭堡’、助推兩岸融合發展躍上新臺階提供優質法治産品和檢察産品。”江莉説。

  架構“一中心兩平臺” 建設“先行區”

  2020年以來,平潭綜合實驗區人民法院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國臺辦“66條措施”及福建省“66條實施意見”,準確把握自貿區建設對法院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積極回應自貿區市場主體對司法工作的多元需求,不斷探索、建立和完善自貿試驗與深化改革工作機制,被授予“全國法院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為暢通涉臺糾紛解決渠道,統籌臺胞臺企服務中心、臺康社區、嵐臺企聯“一中心兩平臺”等司法服務資源,平潭法院定期開展涉臺糾紛法律服務工作,為在嵐臺胞、臺企提供司法諮詢服務,指導成立全省法院首個臺胞個人調解工作室——“臺胞薛清德調解工作室”,為臺胞搭建糾紛解決新平臺。“該工作室自2020年4月入駐自貿區法庭運作以來,先後已成功調解案件7件,其中1起因疫情引起的商品房預售合同涉臺糾紛案件,入選了福建法院一站式建設系列網路直播活動。”平潭法院自貿法庭法官李維説道。

  臺胞薛清德在調解工作室內為群眾解答法律問題

  平潭法院充分發揮涉臺司法職能,積極探索在司法領域賦予臺灣當事人同等待遇,率先允許臺胞使用臺灣居民居住證參與訴訟活動,便利臺胞訴訟。出臺《關於涉臺民商事案件中適用臺灣地區有關規定的裁判指引》,進一步規範涉臺案件法律適用。2017年,平潭法院與海峽兩岸仲裁中心共同構建臺灣地區有關規定查明機制,該機制被評為福建自貿試驗區第十二批創新舉措。2020年,臺灣地區有關規定查明平臺功能有效拓展,成為全省法院臺灣地區有關規定查明平臺三大支撐平臺之一。

  在當前兩岸關係大背景下,平潭法院著眼“基層一線、青年一代”,更加注重搭建兩岸青年交流平臺,幫助臺灣大學生了解、親近大陸司法。擴大兩岸司法交流途徑,獲批成立全國法院首個“省級臺灣青年實習實訓基地”,研究制定基地工作方案、年度計劃,籌建涉臺司法研修營等,探索通過與第三方機構合作、“首來族”參訪及與省內各大高校合作共建等渠道,為臺灣青年就業創業、聯絡感情、加深認同搭建平臺。同時,平潭法院聯合區臺工部共同召開在嵐企業及臺商“法治體檢”活動座談會,及時了解臺胞臺企需求,提高企業法律風險意識及應對能力。2020年以來,平潭法院共辦理司法互助案件217件。實體化運作“涉臺司法交流研究中心平潭基地”,打造元素集聚、功能整合、程式集約涉臺司法先行窗口,為涉臺司法研究、智庫諮詢、實踐實驗、融合交流、成果展示、人才培養提供新載體。

  出入境管理支隊熱情服務台胞獲贈錦旗

  “平潭法院的企業送達資訊共用、企業名稱爭議處理等5項機制和3個案例入選《福建法院司法服務保障自貿區建設》白皮書,數量位列全省第一。同時,法院強化機制創新,企業送達資訊共用機制入選平潭自貿片區十佳營商環境改革舉措,創新推出的“委託公證+政府詢價+異地處置”財産執行雲處置模式入選國務院第六批自貿區複製推廣改革試點經驗,這是平潭法院也是全國法院第二個在全國複製推廣的自貿改革經驗。”李維説道。平潭法院充分運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資訊化手段,進一步完善智慧法庭建設。加強網上立案、電子送達、線上調解,通過福建移動微法院平臺線上庭審等方式,滿足多元訴訟服務的司法需求。通過增強“網際網路+法院”工作模式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便利化程度,讓企業、市場主體的獲得感更真切,進一步提升了法治化營商環境。

  下一步,平潭法院將充分發揮平潭獨特區位優勢和先行先試政策優勢,積極主動作為,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為建設臺胞臺企登陸第一家園的“先行區”積蓄司法新動能。

  (福建法治報記者 裴敏媛 陳菁 通訊員 楊廷飛)

[責任編輯:王博偉]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