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福州古厝勾連兩岸鄉愁

2020-09-29 13:07: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社福州9月28日電 (記者 林春茵)殘破木樓變身舊時光沉澱的旅館,鄉人長輩舊照投影在路旁影壁上,木插銷木門裝在公廁裏……6年來,來自臺灣的鄉建團隊在福建省福州市永泰縣的嵩口鎮,進行了一場鄉土活化實驗,備受兩岸業界關注。

  如今,在福州的永泰、閩清、晉安等地,越來越多臺灣鄉建鄉創團隊的身影活躍於此,從事古厝保護、修復工作,共建大陸美麗鄉村。

  古厝勾連鄉愁

  海峽兩岸古建築交流研討會27日在福州舉辦,探訪福州周邊的嵩口古鎮及愛荊莊、青石寨等百年莊寨成為此次研討會的重要活動。研討會上,如何集結兩岸鄉建力量保護閩臺古建築,也成為臺北科技大學、成功大學、逢甲大學等多所臺灣高校學者關注的議題。

  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客座教授李乾朗,去年用三天時間走訪了永泰10個莊寨,併為永泰莊寨建築群繪製“穿墻透壁”的結構圖。他在此次研討會上以透視臺灣廟宇建築架構,細緻分析了閩臺宮廟建築風格異同。

  中國民族建築研究會民居專業學術委員會副會長戴志堅猶記得,30年前,李乾朗帶數十人參訪團到大陸探訪古建築,兩人第一次見面就很投機,攜手走了十余天,踏遍閩南古民居,十分暢快。有一次李乾朗赴西安開會,提前十幾天便到了,把古城周邊走了個遍,“那種對大陸古建築古跡的愛,相當充沛”。

  曾為李乾朗探訪莊寨當嚮導的永泰縣古村落古莊寨保護與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張培奮對記者説:“當老家這些古老滄桑的莊寨建築被臺灣教授用剖面、掀頂、鳥瞰等透視角度描畫出來,那麼陌生那麼美,我們震撼于‘家’的空間美感和內外玄機。”

  保護需要“陪伴”

  近年來,福州古厝保護方興未艾,為臺灣鄉建團隊提供用武之地。臺灣團隊在嵩口古鎮“陪伴式”服務成為樣板。兩岸專家們也期冀兩岸設計師以長遠和深厚的使命感,注入文創概念,保存和再利用閩臺文化資産。

  臺灣華梵大學建築學系教授徐裕健曾努力保存臺灣三峽老街傳統建築風貌,喚醒鄉民對家鄉的自豪之情。“活化再利用文化資産一定要顯示在地文化特質,要有耐心、持續有序經營。”徐裕健説,“我們從先人手上接過文化資産,也應該完美無瑕地交給後人。”

  福州大學建築與城鄉規劃學院教授張鷹説,鄉村振興需要警惕移植外來産業,“我們的鄉村文化資源多元多樣,一定要從當地資源出發,農業是有希望的。”

  “即使是一面鵝卵石墻也能看出有沒有急功近利。過去用鵝卵石砌壘得密不透風,石縫間用沙灰填埋,甚至放些草籽,絕不是現在在水泥上填幾顆石頭。”戴志堅批評“喊口號式”的鄉建方式,“很多工匠經驗就靠傳幫帶,行政指令要放鬆,時間也要放長。”

  原福建師範大學閩臺區域研究中心主任謝必震遍訪兩岸家祠宮廟,他認為,諸子百家學術都濃縮在石雕、木刻、泥塑、彩繪等藝術精品中,這些古建築的裝飾不但可以成為兩岸文創業者的靈感,還可激活古建築主題的文旅業。

  “陪護式鄉建,設計師們和村民一起做在地化文創,落實到生活形態,才不會讓古建築‘很空’。”福建工程學院臺籍教授楊寶華説,大陸政策和資源正傾注于鄉村振興,吸引兩岸青年人進來,“我也願做文史的解説者和文創的提倡者”。(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