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兩岸同名村交流:同宗一脈 義利兩全

2020-09-22 08:56: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聚焦海峽論壇)兩岸同名村交流:同宗一脈 義利兩全

  中新社廈門9月21日電 題:兩岸同名村交流:同宗一脈 義利兩全

  中新社記者 林春茵

  “我和大陸同好結伴而行”,從臺灣桃園大溪李騰芳古宅、臺中霧峰林家老宅,到廈門海滄蓮塘大厝,臺灣前媒體人、閩南師範大學臺籍教師施沛琳在過去的10年間,為諸多海峽兩岸古宅老厝留下珍貴影像。

  21日,以“居同厝共守望”為主題的第十二屆海峽論壇第八屆“同名村心連心”聯誼活動在廈門市舉行。活動採用“線上+線下”的方式,由兩岸同名村攝影大賽和第八屆“同名村心連心”聯誼活動主場活動組成。

  施沛琳的《海峽兩岸居同厝》組圖獲得攝影大賽一等獎。施沛琳在臺灣媒體從業30餘年,後到廈門大學讀博士,留任位於漳州的閩南師範大學。出於對傳統文化的深切情感,她激勵她的學生為自己的家鄉做“村莊口述史”。

  施沛琳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從燕尾脊紅磚厝到蚵殼厝、石頭屋,建構材質和磚石墻的審美與裝飾圖式,“這些體現重要傳統文化的美學元素與生活觀,無不呈現兩岸人民同根同源的居住概念”。

  如施沛琳一般,不少兩岸學界人士正多方投入進一步發掘研究兩岸淵源關係。兩岸同名村也長期熱絡交流,共用大陸市場,締結了更密切的關聯。

  廈門市集美區板橋智門院管委會秘書長張文總告訴記者,臺灣新北板橋和廈門集美板橋同根同源,臺灣宗親年年開春回鄉春祭。

  “1840年遷臺板橋人帶去的保生大帝信俗還在傳承,臺灣淡水水枧頭南勢埔大厝與廈門祖地如出一轍。”張文總説,兩岸板橋宗親還共同經營瑪瑙生意,“有義有利,所以我們的感情就這樣保持下來。”

  當下,大陸致力鄉村振興,鄉村文化旅遊方興未艾,吸引兩岸村落同頻發展。此次同名村活動即呈現出這一趨向,不但邀請200余名兩岸鄉建鄉創從業者參與其中,還為他們提供了展示、交流的平臺。

  來自臺灣的鄉建工作者張欣頤頗受關注。她曾以福建三明的際溪村“耕讀李家”鄉村活化項目,帶動當地村民增收。目前,福建多個傳統村落向她發出工作邀約。

  在張欣頤看來,兩岸同名村活化復興是“自帶話題和流量”的。“同名村的有趣之處是其在不一樣的地理位置上,社會環境和語言文化都是一樣的,就多了一個討論話題。”她笑説,“大陸鄉創的空間和舞臺相當大,再疊加同名村的元素,工作變得更有趣,會吸引更多臺灣設計師繼續留下來。”

  據統計,兩岸同名村有數千個之多,僅福建省就有10798個行政村、社區與臺灣2693個建制村裏同名。

  前來赴會的重慶市綦江區臺辦主任曾祥明告訴記者,2015年,重慶、四川、廣州、廣西、江西、陜西、浙江等地的七個橫山鎮與臺灣新竹縣橫山鄉共同締結海峽兩岸同名鄉鎮“橫山”互動協作會,近年來展開了多層次的常態交流合作。

  “兩岸交流日趨務實,點對點,不泛化,注重義利兩全。”從事服務台胞工作超過20年的大陸同名村宗親許輝説。

  他手捧一本紅布包裹的許氏族譜,族譜清晰記載著許氏一脈從河南衣冠南渡、播衍至臺灣,“兩岸走到今天,如果因為臺灣當局一意孤行,損傷民眾情緣,是很悲哀的。”(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