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兩岸青年線上座談“全球大變局下的兩岸關係”

2020-09-02 09:07: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社北京9月1日電 (記者 路梅)第27屆兩岸青年觀點論壇9月1日通過北京與臺北會場視頻連線的方式,就“全球大變局下的兩岸關係”主題展開“雲端”座談。

  不久前頒布生效的香港國安法備受各界關注。北京航空航太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田飛龍分析指出,香港國安法精準規制四種危害國家安全的刑事犯罪,對“臺獨”可以構成相當程度的法律威懾力和實際規制力,可有效切斷長期以來“臺獨”對“港獨”的勾結干預及共同的危害國家安全網路。港臺之間正常的貿易、社會與文化來往則會得到這部法律的保護。

  田飛龍認為,香港國安法成為兩岸關係範疇內“反獨促統”法律制度體系的重要一環,豐富發展了“一國兩制”制度體系,為“一國兩制”臺灣方案及兩岸關係中國家安全利益的制度保護提供了積極的立法嘗試和經驗積累。

  臺灣的中國文化大學副教授劉性仁指出,冷戰對抗思維下,沒有一方是贏家。兩岸關係的維護在於低調而非高調挑釁,民粹主義必須節制。

  研究近期臺灣民意,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副研究員尹茂祥認為,從整體形勢看,臺灣民眾的關注點還是經濟民生,積極改善兩岸關係、希望維持兩岸現狀、追求和平、合作、發展,仍是社會主流民意。多數民調顯示,在民眾的統“獨”立場方面,主張“維持現狀”的支援度一直穩定過半,依舊是臺灣主流民意。

  臺灣中華青年發展聯合會理事長王正提出,兩岸通過和平統一談判,可以達到“和統保臺”和“和統壯臺”的效果,即永久消除戰爭風險,保障臺灣獲得永久安全;在各方面為臺灣爭取最大空間,描繪出和平統一的具體願景和實際紅利,真正造福臺灣民眾並可持續地壯大臺灣。

  對於當前形勢下如何繼續推動兩岸交流交往,臺灣中華青年發展聯合會副理事長董百勝提到,島內有一些熟悉大陸的“知陸派”,應支援他們創造有利於兩岸交流的輿論氛圍,幫助臺灣民眾塑造對大陸的正確認知。該會副秘書長張志榮則以自己從事新媒體工作的經驗建議,兩岸可通過新媒體合作,創造兩岸民眾的共同語言,增進彼此了解與共鳴。

  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彭雅馨指出,民進黨當局惡意打壓和威脅,設置各種障礙阻撓和限制兩岸交流和人員往來,實際上限制了臺灣青年的發展機會,損害的是臺灣青年的根本利益。事實證明,大陸有能力、有意願成為兩岸青年應對挑戰的堅強後盾。臺灣青年可以分享大陸發展的機遇,在祖國大陸的廣闊天地一展所長、實現抱負。面對變局,兩岸青年應勇擔責任,積極投身兩岸交流融合大潮,為兩岸關係克服阻力、向前發展作出貢獻。

  該論壇由民革中央臺灣問題研究中心和臺灣中華青年發展聯合會共同主辦,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由線下改為線上舉辦。兩岸10余名青年學者與會交流,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教授朱松嶺受邀點評。(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