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防堵陸資 臺當局對淘寶臺灣開罰

2020-08-25 08:43: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社臺北8月24日電 臺灣當局經濟主管部門24日表示,判定淘寶臺灣為陸資,裁罰新台幣41萬元,限期6個月內撤資或改正。愛奇藝遭禁之後,臺當局圍堵陸資又添一例。

  據中央社、聯合新聞網等臺灣媒體報道,淘寶在臺登記投資商為英商克雷達,臺“經濟部”投審會指,阿里巴巴在克雷達公司持股未逾30%,符合現行“大陸地區人民來臺投資許可辦法”,但依法令或契約約定,阿里巴巴可操控克雷達營運方針,認定具控制能力。因而判定淘寶臺灣為陸資,裁罰新台幣41萬元,限期6個月內撤資或改正。

  為防堵陸資,臺“經濟部”日前修正“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禁止大陸OTT(Over The Top、網路串流媒體)業者透過代理形式登陸臺灣,被稱為“愛奇藝條款”,9月3日起實施。臺媒分析認為,淘寶臺灣在臺業務龐大,一旦被禁,大量已簽約廠商恐被迫下架,影響程度遠甚愛奇藝。

  根據現行規定,陸資在各層持股比例累乘逾三成才認定為陸資。但臺“經濟部長”王美花不久前表示,近期將修改相關規定,對陸資更嚴謹規範。根據新規範,“單層”陸資超過三成的公司、或具有黨政軍色彩、陸資具實質控制力的公司,都將被認定為陸資。

  臺灣《旺報》指出,兩岸關係並不穩定,大環境不利於陸企投資。2009年至今,在臺陸企投資只有1674件、23.35億美元,平均每年僅16件、2.2億美元。由於擔心兩岸關係反覆,超過八成集中在無須投注大量資本設備的服務業,僅在今年第一季就雇用了2.4萬個本地員工,平均每案為臺灣創造15個以上工作機會,這和反大陸人士倡言陸企會大舉入侵、剝奪臺人就業機會的惡意質疑恰好完全相反。

  觀察人士認為,將陸資定義改為“三成以上股權被中國大陸企業擁有”,會排除許多非陸資股權達四成甚至以上、非陸企控制的合資企業投資臺灣的機會,邏輯上是不合理的做法。若進一步緊縮定義,改變原來“多層認定”模式為“單層認定”,讓原定義之下不屬於陸資的企業可能被認定為陸資,在某些關鍵投資案中,將産生完全不同的經濟後果,不利於臺灣的産業發展。(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